近日,教育部发布《加强和改进涉农高校耕读教育工作方案》号文件,对加强和改进涉农高校农事教育作出部署,提出了把握农事教育基本内涵、构建农事教育课程教材体系、多渠道拓展实践教学场所、建设专兼职农事教育教师队伍、加强农事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等五项任务和举措。
指出,我国涉农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培养教育不系统、需要加强实践教育环节等问题。加强和改进涉农高校农事教育,让学生走进农村、走近农民、走向农业,对于提升学生的学、知、爱、行素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在构建农耕教育课程教材体系方面,《方案》要求加强学生传统农业文化教育,将农耕教育相关课程作为农业专业学生必修课,编写中华农耕文明等教材,加强中华农耕文明、地方民俗文化、乡村治理等教学。加强农业特色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体现现代农业技术、新业态的新变化,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培养学生“大国、农业、农村、农民”情怀。
在多渠道拓展实践教学场所方面,《方案》支持涉农高校依托农业科教基地、农业文化遗产地、国家现代农业园区等社会资源,建设一批培育阅读文化教育实践基地。提高涉农专业实践教学比重,搭建校内实践教学基地与校外实践基地联动的实践教学平台,加快区域农林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让农林教育走出“书本”和“黑板”,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山川湖草,培养学生勤奋、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增强学生在“希望领域”的创业能力。
在专兼职耕读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方案》提出推动涉农高校建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以中心为依托开展耕读教育专项培训,提高教师耕读育人意识和专业水平。加大“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支持涉农高校与地方政府、农林企业共建教师实践能力培训基地,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鼓励和支持高校聘用企业技术人员、农林科技专家、农村工匠、养殖专家等。培养一支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兼备、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并重、专兼职互补的“双师型”教师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