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国古籍普查文化志愿服务近日走进南开大学,普查馆藏未编古籍共计1229种10088卷,不仅促进了南开大学古籍保护工作,也加深了志愿者对古籍的了解和热爱。
中国古籍普查文化志愿服务由中国古籍保护协会主办,以“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古籍保护,宣传古籍保护服务”为理念。本次活动中,在南开大学图书馆古籍特藏部4名导师的带领下,校内外8名志愿者依次将未经校订的古籍取出,录入古籍基本信息,并依次上架。以防古籍破损如虫蛀、发霉等。志愿者会将损坏的信息记录下来,提交给古籍修复老师进行特殊处理,以免古籍损坏。最终我们一起校对审核了一万多份普查资料,前两年又进一步完善了五万多份普查资料,进一步推动了南开大学古籍保护工作。
通过古籍普查的实践,发现南开大学图书馆的未校订古籍并非都是已校订图书的复制品,有一些罕见的版本,如明版《嘉兴藏》、清初堂版《四书》,也有一些著名的注释版本,如鲁比批《史记》、周一良批《毛诗》,都是没有馆藏信息的古籍专藏。这不仅补充了南开大学图书馆古籍版本,也丰富了相关课题的研究资料和馆藏信息。
古籍普查是一项有温度的工作。作为此次活动的志愿者,南开大学的郭燕认为,看到古籍中的藏书票、私印、公印、圈痕、标记,仿佛进入了当时的历史场景,深刻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是如何代代相传的,古籍中蕴含的文化价值尤其值得后人去发掘。唐雅芝说,从长沙临时大学图书馆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图书馆再到南开大学图书馆.藏书生动地展示了南开大学的历史和文化。读陆弼先生收藏的《史记》时,体会到了大家的风范,眉宇间的批驳和多色校对注解,显示了他的功力。通过这次活动,他不仅学到了相关知识,也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做出了自己微薄的贡献。中国人民大学的孙一达对新发现的明版《嘉兴藏》很感兴趣。他说:“古籍特藏,承载着知识和岁月的印记。一方面,它具有文本价值;另一方面,古籍版式、装帧的变化和流传经历本身就非常动人,见证了爱书、买书、藏书的人们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