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公共文化服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内在理念和实践,必然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引领和深层驱动。这意味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以均等化、参与化、供给化、数字化、全覆盖、宣传化为导向,大力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促进其效能的充分发挥。
坚持均等化,提高保障能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赋予公共文化服务公平正义的理念。在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公平正义的根本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决保障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包容性和公平性。“均等化”的本质在于坚决克服发展不平衡、地区差距、东西差距、城乡差距等问题,实现不同地区、不同群体、不同阶层、不同年龄的文化权益均等化,坚持“共享平等”理念,坚持“城乡平等、区域平等、地位平等”的治理策略,整合基层公共文化资源,确保人人都能全方位、多方面享受平等优质的文化服务。
坚持参与,提高实践能力。坚定支持和鼓励公众参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实践,既是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功能的根本举措,也是拓展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效率的重要途径。因此,要鼓励和支持公众自主开展各类健康文化活动,积极从事各类公共文化资源的运营管理,创新多种形式,促进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专业化发展。只有通过有效的公众参与,努力形成多元化投入、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良好局面,才能彰显基层公共文化“为民服务、惠民育人”的有效性和基层公共文化“知本义”的价值取向。
坚持供给,增强供给能力。增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是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率的关键环节。要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供给机制,特别是要积极探索集中配送、连锁服务、流动服务等多元化供给服务机制,有效解决基层公共文化产品供给长期跟不上公众需求的问题。要整合基层各类公共文化资源,链接优化基层各类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形成设施群,通过有效的组织衔接体系,实现文化资源共建共享,服务上下联动,解决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总量不足、质量不高的问题,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区与城乡一体化发展。
坚持数字化提升创新能力。公共服务建设也需要进一步拓展和发展数字资源。比如,运用ROT、TOT、BOT、PPP模式,利用互联网改造传统公共文化项目,以数字化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与活动线上线下结合,创新一站式公共文化云服务平台。同时,利用互联网可以打破传统公共文化服务体制机制中的堡垒和障碍,通过“数字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创新能力,加强公共文化与科技的融合,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坚持全覆盖,提高平衡能力。公共文化服务的目的是以文化惠民,惠民的前提是让公共文化覆盖各级人民。推进“全覆盖”战略,就是要彻底打破行政布局格局,完善基层公共文化功能和合理布局等。使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呈现出以人口分布为导向的扁平化网络结构,并实现全覆盖。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市、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通过设置图书馆、文化馆、街道文化馆、社区文化活动室等,扩大人均公共文化设施面积,形成全球层面的基本覆盖。
坚持宣传,增强共享能力。公共文化的本质在于政府通过公共决策、公共财政等公共管理手段,保障社会民众的文化共享。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要充分考虑公益性和封闭性,推动其文化素养在共享中不断陶冶、提高和升华,从而有效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聚力、向心力和亲和力,使之成为社会各阶层相互融合、社会和谐的深层精神力量和精神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