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视频平台的VIP会员服务和先进的点播机制在社会上引发热议,不少消费者对充满套路的平台运营表示质疑和不满。对此,中国消费者协会表示,视频平台不应向VIP会员收取超前点播费,也不应为了收取超前点播费而刻意放慢视频更新的步伐。
从会员第一次看到点播预付款,到逐集解锁花絮和剧集,3元3元,用户不知不觉就花了几十块钱看一部剧。近两年,先进的点播模式层出不穷,引发网友不满。我已经是VIP了,为什么还要点播付费?这是重复收费吗?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声后,视频平台调整了高级点播规则,上线解锁选集。
虽然“超前点播”引来了消费者的反感,但它依然是视频网站的“标配”,难免让用户觉得自己的权益在下降。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监管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2020年1-8月,近六成首播电视剧和近三成重点网剧提前提供“点播”服务。据媒体报道,2020年1月,有消费者起诉一家《庆余年》的广播平台,称其单方面增加点播付费内容,侵犯了其会员权利,要求“点播付费”条款无效。后来,法院裁定该平台违约。虽然平台输了官司,但之前被诟病的点播并没有取消。为了填补法律漏洞,本平台对点播内容做了专门的提前说明,——作为VIP会员,如果采用“提前点播”的服务模式提前观看相关剧集的内容,需遵守平台的相关约定。
消费者对“提前点播”的投诉,大部分是会员要重新付费的不满。尽管不断声讨,视频平台仍坚持超前点播,反映出盈利焦虑。据了解,实现长视频平台的常见方式有广告、会员付费、电商、游戏等。但大多数头部平台仍主要依靠广告和会员付费。随着用户规模的高峰,会员等用户付费的内容成为主要增长点,其中高级点播是探索多元化付费模式的途径之一。
商业理性是视频平台自我辩护的原因之一。的确,提前VOD通过明码标价给消费者一个选择,并不违背商业逻辑。但它的市场口碑并不好,多半是因为它在舆论和道德上都站不住脚。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提前点播”有“付费”嫌疑,违反了公序良俗,已经对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造成了损害。
上述案件中,视频平台在法院声明中强调,公司“涉案VIP会员协议”符合网络服务特点和行业惯例,并引用数十份热门App会员或用户服务协议或热门网站服务协议作为证据。但是,从法律的角度来看,这种做法通常有利于自己的利益,同时不与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合法利益相冲突。“案涉VIP会员协议”是否符合网络服务的特点,是否形成行业惯例,并不是以其已经存在并被使用得多了这一事实来判断,而是以其符合法律规定,维护了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与行业一致,符合行业发展方向来判断。
从VIP到VVIP,用户付费越来越多,享受的权益却越来越少,这是不可避免的事实。在VOD常态化甚至“多元化”的当下,如何在平衡用户和商家利益的同时,保护消费者权益,让用户享受到更加个性化的追剧体验,应该是视频平台接下来要考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