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青年报》报道,最近,“小马云”范小勤回家了。四年前,他因为长得像企业家马云而在网上走红,之后又和网红公司签约,以“小马经理”的身份做代言、直播、拍电影。
四年后,当终止了所有合同的范小勤回家时,他甚至连四年级最简单的东西都不会加。我只会对家里的客人说:“大家好,我是马骁云,我爱你。”
“网络媒体侵蚀了童年和成年的分界线。孩子被迫早早长大,成年孩子出现。”传播学大师尼尔波兹曼(Neil Pozmann)在40年前就提出了这一观点。那时候媒体还没有今天发达,直播、悬赏、网红这种东西还没有出现。但是他的预测准确的描述了现在的时代。
当天真无邪、没有经验的孩子突然接触到互联网、直播、流量,以适当的方式模仿成年人的言行时,公众必须对后果有一个答案。
举个例子,3岁的网络名人佩吉因为吃饭和广播体重飙升至70磅,相当“终身难以承受”,但她的父母却一直在直播中进食,完全不用担心佩吉的健康。无独有偶,未成年人穿不合适的衣服在直播上玩色情,以及针对儿童的家庭暴力直播也屡见不鲜。
原因是有些人想通过出格行为来赢得眼球,积累流量,然后收获粉丝来变现。这些本该健康成长的孩子,却成了一些贪婪之人的赚钱工具。
“人是目的,千万不要把人当作手段”。尤其是三观尚未形成的孩子,没有成年人的判断和约束,很容易成为“工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摆布。更何况有些“导游”是他们的父母。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可能只会在不知不觉中成为无辜的受害者。
这种伤害对孩子来说可能是深远而持久的。——“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当然,我们不反对父母在网络平台上分享孩子生活中积极美好的一面,因为那些温暖、有趣、充满爱的瞬间,不仅为网络世界增添了刺激和多样性,也促进了孩子的健康发展。
面对流量红利,有的孩子迎合,有的孩子拒绝。不同的选择意味着父母对教育孩子的不同态度和认知。有的父母只生不养,只养不教,急功近利,目光短浅,把孩子的时间、生活、行为安排得控制欲很强,最终可能害了孩子,害了自己;有的家长视野开阔,格局大,旨在把孩子培养成三观健全、独立思考能力强的人。
当然,青少年的未来不能只靠家庭,学校乃至整个社会都有责任正确引导。他们要共同努力,消除网络世界中“利”字第一、流量为王的浮躁氛围,为孩子健康成长创造外部环境。同时,相关法律法规应明确相应的规范和底线,使用强制手段保护儿童。
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将于今年6月1日起实施。新法明确规定,网络广播服务提供商不得为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提供网络广播发行商账户注册服务;要求网络服务提供者加强对用户和信息的管理,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处理违法信息或针对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行为。这也是新法的亮点之一。信息时代背景下,——在家校保护和社会保护的基础上,强调司法机关对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权的全面保护。
孩子代表未来。只有他们越来越好,整个社会的未来才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