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8888元,不要8888元,就88元。”最近网上一直在卖一种所谓的“奢侈品盲盒”。打开盲盒,里面随机放着发夹、钥匙扣、手链、项链、卡包等印有名牌logos的物品。然而,在这些品牌专卖店工作的人表示,他们从未销售过这些“盲盒”。
因为盲盒是不确定的,也就是盒子上没有标签,玩家打开后才会知道自己画了什么,所以盲盒的知识产权亟待规范。从目前的“豪华盲盒”来看,商品的原材料大部分来自于正品包装的拆解,但品牌并没有授权这些店铺销售所谓的“豪华盲盒”,直接将贴有他人注册商标的配件组装在自己的产品上,容易引起消费者的混淆,也构成商标侵权。
不仅是这种假货东拼西凑,在目前的市场上,所谓的“奢侈品盲盒”中也有一些物品,不是假货,而是来自海外的“洋垃圾”。网上爆料一名女子花了1000元为丈夫买的一个牌子的“豪华盲盒”,但打开一看,上面有很多霉斑。据业内人士介绍,现在一些无良商家从海外进口一些废弃的奢侈品,往往有污渍、霉斑、发臭、不雅观,还可能有致病菌。
“盲目”成为很多恋人愿意“掏空”钱包的原因。只有打开盲盒,消费者才能知道自己买了什么。这种刺激是盲盒最大的卖点,但正因为如此,消费者在购买时往往对盲盒内物品的信息了解不多。一些无良商家利用这种信息不对称,销售假冒伪劣产品。
要清理盲盒销售中的各种乱象,法治不可或缺。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强对盲盒市场的监管和抽查,对市场上侵犯知识产权、质量不合格、标签违法的产品依法采取没收、赔偿等措施,增加违法成本。
主管部门在坚守法律底线的同时,应及时完善和细化监管规则,避免“监管盲区”。相关部门要依法充分保障消费者知情权,督促商家提高商业诚信,确保盲盒物品的商品价值、发生概率、配送方式等关键信息真实透明。
毕竟盲盒还是商品,不能挑战法律底线。通过行业自治与政府监管相结合,可以净化盲盒经济乱象,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