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2016年被认为是知识付费的第一年,那么在互联网平台上“收费”学习只是少数人的早期采用者。五年过去了,可以说,学习这件事打开了更广泛的公众之门。
就像生活在一个“知识社会”,学习资源唾手可得。即使我们几次提高接收信息的能力,我们仍然跟不上信息生产的速度。在各大互联网平台,一批“知识超市”纷纷崛起。好奇的人、职场的人、渴望学习的年轻人、信息生产者共同点燃了“学习经济”的繁荣时代。
例如,在哔哩哔哩,过去一年最明显的变化是用户和UPowners的增长。最新数据显示,哔哩哔哩平均月活跃用户达2.23亿,其中35岁及以下用户占比超过86%。
越来越多的UPs和用户催生了越来越丰富的内容类别。在过去的一年里,哔哩哔哩增长最快的五个内容类别是社会科学人文、情感、动物圈、食品和科普。其中,科普内容播放量增长最快,达到1994%。格图、喜马拉雅、混沌大学等其他平台也是如此。喜马拉雅用户更喜欢人文、历史等领域的内容,而用户更喜欢与职场、社交、商业、科技相关的课程。
与传统社会的研究相比,互联网上的研究更加广泛和延伸。不限于考证等考试内容,还涵盖了提升个人知识技能、助力人生的内容。每个人都是学习者,每个人也可以成为生产者。正如一切都可以联网,一切都可以学习。这些技能可以通过学习获得,无论是为了工作还是为了娱乐,如何说话,如何写作,如何读书,如何穿衣,如何唱歌。
当然,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注重内容的价值观和审美取向,他们强烈的学习需求本质上是学习文化的消费升级。
然而,一个有趣的现象是,许多平台上付费课程的完成率并不高。“买了就看”是对年轻人虎头蛇尾学习行为的自嘲。不合适的课程可能是其中一个因素,但对他们来说,“贪吃不嚼”这个简单的定律在学习产品的消费中依然得到了应验。很多音视频课程动辄几百集,没有毅力和毅力,仅靠短期的学习热情是得不到的。
互联网时代,我们信奉“快而牢不可破”,而“知识超市”里的很多付费商品,为人们提供了更多了解未知领域的可能性。然而,这只是一个入口。它是否真正进入知识和能力的通道,还需要长期深入的探索。毕竟,我们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但我们不会让学习碎片化。即使学习方法方便,对于年轻人来说,吃专业的书,听专业的课程,思考和总结,才是学习和成长的必经之路。
虽然快速学习的能力对一个人的发展很重要,但在终身学习这件事上,恐怕“唯快不破”的功夫是发挥不出来的。大脑的可塑性可以持续一生。我们应该相信,我们的思维方式和智力总是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来塑造和培养的。“知识超市”消费升级后,要时刻保持求知欲和学习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