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西湖区之江板块,正在建设中的之江文化中心拯救了人们的期待。
“哐当一声!当当!”高温下,工程施工不放松。在项目现场,十几台塔吊与数百名工人同时作业,繁忙有序。新省博物馆、新省图书馆、省非遗博物馆和省文博“四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枝江文化中心作为我省“十三五”期间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龙头项目,正努力打造成为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一流的标志性文化设施。体现了浙江建设高水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深化创新、文化惠民工程的不懈努力。
一个文化空间,作为艺术殿堂、文化市场、人民舞台,是承载公共文化服务、丰富人民精神生活的重要平台。浙江音乐学院、浙江自然博物馆、花小白艺术中心……近年来,我省建立了大量新的文化标准。世界各地,大剧院、博物馆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重点项目也相继升级。
吴越文化腹地,土地对人有益。前不久,嘉善县文化惠民工程(图书馆、博物馆)荣获2020年度“华东优质工程奖”。举办“大讲堂”等读书活动,“庆祝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百年红色文创展”等展览.这座两年前开放的地标性地方文化综合体,接待了超过百万的读者和游客,增强了“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的人文活力。
共享文化盛宴,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网络正在布局,日趋完善,覆盖从省到村五个层面。据统计,我省每万人拥有面积3670平方米的公共文化设施;2015年以来,建成图书馆103座、文化馆101座、博物馆366座、综合文化站1365座。全省还有456个城市自习室和100多个文化站。方便快捷地享受高品质的精神生活,逐渐成为百姓的日常生活。
文化惠民,更多人走进公共空间,感受多彩生活——
漫步在杭州桥西的历史文化街区,浓郁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打太极、吹笛子、展示工艺品,游客都可以尽情享受。一公里之内,运河文化广场和几个独具特色的博物馆串珠成链,不仅丰富了当地居民的精神生活,也为游客提供了不同的体验。
在姚河畔,宁波大剧院和宁波交响乐团与周边音乐空间共同构成“一小时音乐生活圈”。在音乐与音乐的碰撞中,上演了一场“美”的盛宴,擦亮了宁波“音乐之城”的金字招牌。
惠不仅有益,而且是普遍的。城乡一体化、更加均衡的公共文化服务,让文化发展红利更容易被感知,让文化建设更温暖。大众文化获得感深入到城市肌理,也渗透到乡村基层。
在衢州柯城乡村美术馆欣赏多彩农民画,在金华浦江乡村舞台聆听吴剧经典剧目,在温州泰顺山草坪上参加音乐嘉年华.文化活动正在成为农村的新景观。文艺助力乡村振兴恰逢其时。随着“百名艺术家入驻乡村计划”的推进,松阳乡村公共文化空间逐渐成型。本土艺术家与定居艺术家共享文艺蓝图,促进城乡融合,推动文艺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杭州临安区板桥上田村建成了全省第一个文化馆,也成为了第一个“浙江书法村”。近年来,书法学习班和名师班相继推出,书法大赛和书法大赛层出不穷。
村落文化地标成为村民享受文化盛宴的精神家园。目前,我省500人以上行政村文化馆覆盖率已超过90%。舞蹈、歌曲、书法……各种活动等着村民们去赶集。与此同时,我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不断优化,公共文化服务效率日益提升。去年,全省向农村送去剧本2.1万余部,送去图书290万册,送去讲座、展览1.6万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