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广州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实施情况进行执法检查,广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作了广州市《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实施情况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据介绍,近年来,广州不断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一批重大文化设施。市、区、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公共文化网络实现全面覆盖,服务效能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今年3月,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公共文化服务评价,广州位列全省第一。
一座城市的文化顶层设计——
建设与广州发展水平匹配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201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颁布实施。广州充分发挥国家中心城市和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作用,不断优化公共文化设施体系,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效率显著提升。
近年来,广州市一批重大文化设施建成投入使用,市、区、镇(街)、村(社区)四级公共文化网络全面覆盖。
今年3月,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公共文化服务评价,广州位列全省第一。
广州在健全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完善的标准方面非常重视加强顶层设计。《广州市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颁布,将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全面深化改革布局,作出了总体规划和总体部署。第一部全国省会城市公共图书馆条例《广州市公共图书馆条例》、第一部全国地方博物馆专项条例《广州市博物馆规定》和《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法》颁布实施,完善了国家、省、市、区级非遗名录保护制度。
以规划为指导,广州制定了公共文化设施布局规划、“图书馆城”建设规划等。坚持规划先行、目标导向,全面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进入发展快车道,构建了与广州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国家中心城市地位、文化强市目标和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相匹配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一个代表联名议案的落实——
12个重点公共文化项目加快落地
作为推进《关于广州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关于栾玉明等36名代表联名提出的关于推进教育、文化、卫生、体育、民政领域民生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的议案的决议的实施方案》实施的总牵头单位(以下简称“2号提案”),广州市发展改革委不断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制定《广州市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市人大2号议案决议实施方案 2021年工作计划》加强监督落实。
为加快推进重点公共文化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市发改委在2号提案中列出美术馆、文化馆、粤剧院等12个项目,给予重点监管、协调配合,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今年上半年,文化领域12个项目进展良好,投资16740.5万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45%。其中,包括南越国家历史研究与保护中心在内的7个项目已经完成,包括美术馆在内的4个项目正在建设中,广州博物馆正在开展前期工作。
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到2025年,广州将实现“显著提升红色文化、岭南文化、海斯文化、创新文化品牌影响力,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充分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彰显文化强市榜样魅力,成为展现文化自信的对外文化交流门户”的工作目标。
据介绍,市发改委编制的《广州市岭南文化中心区发展规划(2021-2025年)》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和市大湾区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正在印发实施。
规划提出追求“岭南特色、国际品质”,充分发挥岭南文化资源优势
1.重要文化设施建设:广州海事博物馆、南汉第二陵博物馆相继建成开放。广州美术馆、新广州文化中心、广州粤剧剧院等新的文化设施建设进展顺利,康陵遗址保护利用工程主体完工。
2.基层文化场馆:截至2020年,全市共建成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点1699个,其中借还网点566个,提前实现“十三五”每8万人拥有一座图书馆的目标;每万人拥有室内公共文化设施1512.59平方米,每万人拥有体育场馆18.92个,基本形成城市“10分钟文化圈”、农村“10里文化圈”
3.“图书馆之城”:全市公共图书馆藏书总量2925万册,累计注册读者达396.76万人,占总人口的21.25%。广州图书馆和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的主要服务指标连续六年位居全国同类图书馆之首。花都、黄埔、越秀区图书馆获全国“综合服务效能之星”。广州国民阅读指数连续四年位居全省第一。
4.文化惠民:每年组织公益演出、展览、培训、比赛等群众文化活动近2万场,打造“羊城之夏”市民文化季、“公益文化春风”等活动品牌。
5.博物馆服务:全市各博物馆每年入馆参观人数1376万人次,推出各类精品展览450个以上。2019年8月起在全国率先推行博物馆夜间开放,同步推出6条“夜游广州”精品旅游线路。广州与上海、杭州等5市入选全国城市遗产开放利用案例,永庆坊、陈家祠等入选全国文物建筑开放利用案例。
6.精品创作:每年安排专项资金扶持国有文艺院团开展文艺精品创作,推动文艺院团发展壮大。舞剧《醒·狮》、杂技《升降软钢丝》、电影《点点星光》等10部作品分获中国舞蹈“荷花奖”、广东省“五个一工程”奖、世界马戏节最高奖——法兰西共和国总统奖、中国电影“金鸡奖”等10余个奖项,多部作品入选国家文旅部100个“百年百项”小型作品创作计划重点扶持作品、“中国杂技艺术创新工程”重点扶持作品、全国扶贫线上展演剧目名单。
7.扩大社会力量参与: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设施运营、活动项目打造、服务资源配送等,全市共有社会力量合办公共图书馆94个、文化馆13个、博物馆29个。
8.推进文旅融合发展:打造11条省级乡村旅游精品线路、18个省级文化旅游特色村和17个市级文化旅游特色村,2020年接待乡村游近8000万人次,占全市53.06%。
9.跨界交流合作:试点建设城际花都站等7个“粤书吧”、沙湾文旅中心等11个文化和旅游服务融合中心,成功创建广州非遗街区(永庆坊)文旅融合示范点。统筹推进“馆校合作”,全市中小学建设校园分馆、服务网点、智慧图书馆等222个,有效延伸未成年人服务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