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群众当前需求,调动一切资源,提高服务质量。今年夏天,山东省公共文化场馆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创新思维方式,推动服务延伸拓展,积极与其他领域融合,取得了初步成效。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王乐妍表示,群众参与文化活动更加方便、舒适,是深化公共文化服务改革的总方向。“十四五”期间,山东紧紧围绕供给侧改革这条主线,加大基层调研力度,推进城乡服务均等化,将寒暑假打造成特色服务的“试验田”。
织一张体贴入微服务网
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对提高服务便利性具有重要作用。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共服务处处长温善长表示,完善的服务网络是人民群众享受公共服务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公共文化就无从谈起。
8月22日,济南图书馆一楼大堂座无虚席。带孩子看书的钱玲玲,在楼上楼下转来转去,找了两个座位。“这是正常现象。如果你想坐,就得早点来。”钱玲玲说,她的孩子今年上小学二年级。近年来,济南公共文化设施覆盖率很高,无形中培养了孩子的阅读兴趣。
除了硬件设施的完善,近年来济南还注重将新技术引入公共文化服务,织出贴心的服务网络。
由济南图书馆牵头的泉城图书馆联合体,通过近两年的运营,获得了社会各界的认可。泉城图书馆联盟以联盟形式吸纳了省、市、区、社区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企业图书馆、泉城自习室等文化服务设施。通过免费开放、资源共享、创新服务,扩大服务范围、提升服务质量、提升服务效率,为泉城市民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
相关专家认为,在“网络共享”“共享经济”的思维驱动下,泉城图书馆联盟将全面突破图书馆传统的单一系统管理模式,实现多系统联盟借还,促进图书馆领域的学术交流。
自7月1日暑假开始,泰安市新泰市城乡自习室日出勤率达到100%。很多家长给新泰市文化和旅游局写表扬信,认为城乡学习解决了“孩子放假去哪儿”的大问题。目前,山东16个城市的城乡自习室建设已全面启动。一些城市率先尝试和探索了城乡自习室的投资保障、管理运营和建设标准,积累了许多可供借鉴的经验。
今年年初,山东启动全省城乡自习室建设。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提出,到2025年底,全省16个城市每个城市建设不少于50个城乡自习室,打造15分钟城乡阅读圈,形成覆盖全市、布局合理、方便快捷、全民共享的城乡自习室服务网络。
建一个城乡共享大空间
今年夏天,山东不少地方立足城乡特色,打造了各具特色、品位的公共文化空间,扩大了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增强了实效性。
威海荣成市创新打造文旅驿站,对文化馆正厅和22个镇街分支机构进行升级改造,新增“游客集散中心”“海洋文化场馆”等15个文化馆分支机构和主要景区、特色村。
同时,荣成在文化中心主分馆开设专区,设立文化旅游驿站,展示景区景点、文化创意产品、旅游产品、旅游故事、旅游线路等。通过播放宣传视频、专人讲解、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进行宣传推广。各文化分馆根据各自镇的旅游资源情况,印制宣传资料,播放宣传视频,并增设文化旅游产品伴手礼专区。文化下,专人专职讲解,宣传旅游资源,形成总分馆联动。
荣成市文化馆馆长许巍表示,多元业态、特色鲜明是文化馆未来的服务发展方向。单纯依靠展览、培训等传统服务,无法增强文化馆对各行各业的吸引力,必须聚焦群众需求,用文化创意点亮城乡空间。
长期以来,山东省文化馆一直在探索提升民众参与度的途径。“时代不同了,人民的需求也不同了。”山东省文化中心副主任赵新田表示,推动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强化了“以人为本”的工作思路。也就是说,开展什么活动,如何开展,都要从需求侧考虑。
近年来,山东省文化馆创新推出了一个为民大舞台,分为线上和线下。线下舞台位于济南著名景点千佛山脚下,人流量大。邀请来自全省各地的艺术爱好者登上舞台,展示自己独特的风格和魅力。今年夏天7月下旬开始,由于疫情防控形势趋紧,人民大舞台改为线上演出,平均观众超过100万。
育一支精干高效服务队
镇街综合文化站是县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桥头堡”、“中转站”和“一线指挥部”,发挥着“上传下达”的枢纽作用。只有把镇街综合文化站建设好、管理好,县级以上文化馆才能为向下输送优质文化资源提供基础平台,村(社区)群众文化工作才能得到有序有效的有效管理。
近年来,潍坊青州市文化和旅游部门坚持转移工作重心,围绕“有组织、有场地设施、有专职人员、有必要的资金保障”的标准要求,选择提高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满意度的切入点,做好镇街综合文化站建设。目前全市13个镇街均设有综合文化站,场地设施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以上,每个文化站配备3名以上专职工作人员。同时,每年提前足额拨付地方免费开放和文化活动经费,夯实了基层文化阵地建设,作用明显。
潍坊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全认为,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需要补齐基层短板,因此需要培养一批带头人
期扎根基层,有责任心、有能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型文化干部。在威海市,各个乡村的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今年暑假成为孩子们的乐园。得益于各级文旅部门有序组织,非遗传承人等文化志愿者下沉村庄,为孩子们开展“村口培训”,既活跃了暑期生活,又传承了当地文化。
如今,威海市公共文化服务已由以前的政府独家承担,变成社会共建共享,形成了政府主导下的市场供给、非营利组织协助供给、公众自愿供给等社会化供给模式。
威海市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开展公益创投试点,整合多方资源,通过文化创意投标、项目运作、第三方评估等,培育和发展公益性文化类社会组织,提升其提供专业服务能力,满足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当地还通过文化时间银行,鼓励和支持文化志愿者为城乡社区提供服务。该项服务按照一定规则记录服务提供者的时间,储入其“文化时间银行”账户,以便获得相关免费文旅产品、信用积分等回馈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