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鸡娃”父母还是“佛家”父母,他们面临的共同问题是“子女托管”。过去,教育培训行业为家庭占用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如今各地都在严格执行“双减”政策。孩子们要去哪里?研究行业的机会来了吗?记者从一线了解到,部分家长的心态发生了变化,不少教培机构转型为亲子研修市场。各方都在努力完善行业标准,优化研究型课程体系。
父母说
研学旅游成为夏季旅游的主力军
由于“双减”政策明确要求不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和寒暑假组织学科培训,参加过校外学科培训的学生将有更多时间参加夏令营、户外实践活动等研学活动,研学旅行的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今年夏天,徐女士经常带着孩子去父母身边旅游。“可以增进亲子关系,增长知识,对视力有好处。”徐女士说,她欢迎“双减”。在她看来,课外辅导的费用是一笔巨大的支出,占用了很多精力。“双减”实施后,带孩子参加亲子游学是一种选择。
据旅行社业内人士介绍,很多孩子在一个假期里参加了好几个学习营,或者频繁参加周末夏令营,城市里很多相关的度假村和营地在夏天继续爆满。根据携程今年7月发布的《2021暑期旅游大数据报告》,研究旅行成为今年夏天的新趋势。研学旅行体验成为夏季定制游的主力军之一,研学旅行产品较2020年夏季增长650%以上。
市场上缺乏优质产品
正是因为研究市场的巨大潜力,各个机构都进入了这个领域。涉及的不仅有旅游平台、酒店集团、公园,还有大学、培训中心等教育机构。很多体育开发机构、艺术机构、文化微信官方账号都参与了研发产品。但从家长的角度来看,他们对游学的专业性、体验性、独特性和安全性有更高的要求。家长普遍反映好产品难找。
“研究非常昂贵,非常昂贵。”赖小姐说。女儿还不到6岁,在游学经历中已经超越了很多同龄孩子。赖老师坦言,按照她的预期,找一个合适的游学太难了。为此,她甚至会自己定制。之前,她和其他家长一起组织了北京故宫的游学。“我邀请了古建筑专家给孩子们讲解故宫。前期我也和老师讨论过项目年纪小的改进。”
赖老师主动定制自己的游学,也是目前优质产品短缺下的无奈之举。《研学旅行服务规范》指出,每个研学旅行团队至少要设置一名研学导师,负责制定研学旅行教育工作计划,并在带队教师、导游等工作人员的配合下提供研学旅行教育服务。因此,研究型导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还要有较高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但事实上,很多研究导师并不能起到这样的作用。
如何为孩子选择合适的游学方式?
随着开学季的临近,广州的夏令营已经基本结束,市民可以集中学习一日营、两天营等短训班。旅游从业者曾小姐建议,家长实际上应该考虑参与一些景区、酒店组织的项目。目前,市内、省内多家知名度假村和度假村都推出了全包课程,儿童一价。从化区和花都区有很多相关的营地。家长应了解相关机构的资质、安全、设施、教师资格和课程内容。
虽然最近研学游受到了很高的关注度,但其价格普遍超过了一般旅游产品,但很多家长却对此望而却步。一线从业人员向记者反映,研学项目成本高于常规课程或普通游,主要是因为做好研学游成本较高。
从项目前期的反复探索,到打磨课程设计,再到准备材料,一天的调研之后往往是几周的准备工作。学习当天要有足够的老师,既要保证课程内容照顾到每个孩子,又要保证后勤安全,给每个孩子留一段视频记录。相比之下,如果你只在机构上课,就不需要这么复杂的准备工作和额外的工作量,你的净利润远远高于学习课。因此,准备向研究领域转型的机构并不容易。
行业进入壁垒应该提高
从行业的角度来看,研究行业迫切需要设置一定的门槛来规范从业者。研究课程涉及行业准入、课程标准、属地健康安全管理等。资深游客范先生认为,如果研学旅游产品不规范,可能会反过来“学而不游”,成为学科培训的幌子。
曾小姐建议,夏令营等研学旅游行业的准入门槛应该从执照上提高。目前暑期托管服务方兴未艾,但学校的课外资源和内容供给与家长和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并不匹配。据记者了解,目前国内还没有针对研究型行业人才的官方评价体系,高职院校开设研究型旅游管理与服务专业也只有短短几年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