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从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获悉,在重庆秀山发现了第一个口袋大小的——条颚类边陲鱼类化石,化石发现于志留纪(约4.23亿年前),为包括人类在内的现代颚类动物的下颚和牙齿的起源和演化提供了重要证据。
据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朱敏介绍,在边城发现的鱼类化石只有2厘米长,整条鱼活着的时候可能有4厘米左右。虽然体型较小,但从下颚和牙齿来看,边境城镇的鱼可能是非常凶猛的袖珍食肉动物,在它们的生活环境中以其他小动物为食。研究表明,边程鱼和云南曲靖潇湘动物群中最具代表性的麒麟鱼、全颌鱼和志留系鱼属于全颌盾鱼。全颌黄颡鱼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早期颌鱼类,与现代颌类脊椎动物的共同祖先硬骨鱼和软骨鱼的起源密切相关,因此近年来受到学术界的极大关注。
目前地球上99.8%的脊椎动物,包括人类,都有颌骨。没有下颚,脊椎动物从鱼类到人类的进化将不复存在。颌骨出现在奥陶纪(4.85-4.44亿年前),但保存完好的颌骨化石直到泥盆纪(4.19-3.59亿年前)才在世界各地大量出现,而在志留纪(4.44-4.19亿年前)时期,颌骨化石多为零散的刺和鱼鳞。最早颌骨化石资料的严重缺乏,使得颌骨起源和早期演化的探索长期停滞不前。近十年来,朱民团队在云南曲靖获得了令人轰动的颌骨化石发现,推动了颌骨起源和早期颌骨演化的研究。
2019年9月,中科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朱民团队成员、重庆地质矿产研究所博士后李强等研究人员,在晚志留世小溪组意外发现了完整的半开颌鱼类化石。发现边程鱼的下颌和下颌牙齿保存完好,其凸缘下颌缘颌与全颌鱼非常相似,但其内侧有发达的口内叶,其上可见5颗大的圆锥形牙齿,这些牙齿的生长和排列与其他盾形鱼特别是节肢鱼相似。“口袋边鱼”的发现是重庆发现的最古老的脊椎动物化石,使重庆成为继云南曲靖之后,世界上发现完整的志留系颚鱼的第二大地方。朱民表示,秀山早志留世颌鱼化石的发现是脊椎动物进化研究史上的新突破,将填补鱼类向人类进化谱系中的一些关键空白。
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副局长韩烈松表示,秀山县的含鱼地层横跨整个志留纪,其中约4.3亿年前的早志留世地层(荣西组)是中国目前地质时代最早的含颌鱼类化石地层,比云南曲靖晚志留世的潇湘动物群至少早1000万年。秀山志留系鱼类化石的首次发现,将古脊椎动物化石在重庆原生地层中的分布历史至少向前推了2亿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