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传统文化是一种独特的地域文化,具有开放性和海洋性的特点。几代闽南人都离开了在大陆的祖籍,去了大洋彼岸,让闽南文化走出中国,走向世界。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面对新的环境、新的条件和新的变化,闽南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需要有新的思路。
首先,深入挖掘闽南文化的独特性,展示其海洋性特征。历史上,戚继光成功抵抗日本侵略者,郑成功打败荷兰统治者收复台湾省,海上丝绸之路的辉煌成就,厦门乳房舞等民间体育活动,风狮大师等习俗都有海洋文化背景。只有深入挖掘闽南文化的独特性,突出其海洋性特征,才能真正把握闽南文化的内涵。
第二,不断保护和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提高其知名度和影响力。如何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焕发光彩,是传承传统文化的主要任务。2020年12月17日,中马联合申报的民俗活动“船载王者”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世界遗产的成功申请,保护、继承和发扬了闽南文化习俗“船王”赋予劳动人民消灾、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内涵。
第三,重视教育在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中的作用。闽南高校具有非常鲜明的地方文化色彩。比如厦门大学、集美大学,都离不开嘉庚文化;华侨大学与华侨文化密切相关。闽南师范大学在校名上显示了与闽南文化的关系。这些高校应利用自身优势,挖掘整理闽南传统文化资源,将传统文化教育纳入教学实践。在实践中,可以专门设计融入闽南传统文化的课程。例如,让民间艺术进入校园,为学校和民间创造一个相互学习和交流技能的机会,不仅可以为学校的专业教育提供想象力和灵感,而且可以在学习中继承和保护闽南传统文化。
四是村博物馆建设。要建设这样的博物馆,需要寻求政策支持,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植入现代科学规划和管理体系,创建完整的保护体系,并在社区创建数字博物馆,以促进材料、图像、口述历史和各种数字文化遗产的收集或展示。在外观上,应强调空间建筑的文化和仪式,充分展示闽南建筑的各种元素和内涵,融入闽南习俗和生活习俗。建筑内部空间布局除了展示闽南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工具外,还应努力运用高科技和数字化手段,使传统闽南人的生活场景鲜活起来,以活的形式再现传统闽南文化。博物馆还应以保护和传承闽南文化为宗旨,为闽南文化中的重要人物、艺术、方言、民俗、信仰和习俗提供足够的空间和活动舞台。如厦门市翔安区以金门县政府旧址闽南建筑红砖厝为博物馆,形成红砖厝社区。这样的博物馆不仅可以作为闽南传统文化的记录,也可以作为青年学生的研究基地和体验传统文化的空间场所。同时可以作为游客参观了解闽南文化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