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儿童节,动画电影《哆啦A梦:伴我同行2》单日票房登顶,上演了“看快乐的孩子,哭的大人”的影院奇观。事实上,近年来,现象化的动画电影,如《西游记之大圣归来》 《寻梦环游记》等,都具有全龄化的特点,能够满足不同年龄观众的审美需求。国内动漫观影群体也逐渐呈现出“亲子观影是基础盘,年轻观众是增量”的趋势。老少咸宜的动画电影已经成为中国动画电影产业的迫切需求。
在这种背景下,国产动画电影如何才能撕掉“低龄”、“幼稚”的标签,将观众从儿童扩大到各个年龄段的人?国内外各年龄段的高质量动画电影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启示。
其中最重要的是感人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这是动画电影引起成年观众共鸣的关键。《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中的《归来》,从故事层面来说,就是孙悟空被江流儿启封回国,打败山妖救民的经历。其实是一个打破精神枷锁,重获精神自由的艰难过程,预示着只有自救才能拯救世界的主题。从自我放逐的“失败者”到自我救赎的英雄,孙悟空的心路历程让无数曾经或正在迷失迷茫状态的成年人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产生了情感共鸣。《寻梦环游记》描述了主人公追求音乐梦想的传奇经历,在亲人之间用细腻的爱和怀念打动人心,用亡灵世界特有的规则唤起人们对生死、善恶等问题的思考。这些披着梦想或想象外衣的情感和思想,是人在现实中的生存状态的反映,加深了人对自我和生活的认知,让被压抑的情感得到发泄,获得审美愉悦和精神满足。
丰富深刻的内涵不是靠说教就能实现的,必须依靠审美自足的外在形式。所以各个年龄段的动画电影都要有能吸引各个层次观众的正式特征,比如精彩有趣的故事情节、鲜明的形象设计、瑰丽奇幻的想象世界、愉悦的配乐等等。《大圣归来》 《哪吒之魔童降世》分别根据《西游记》和《沈峰爆炸》的故事改编,咸宜的老老少少。主人公在神、魔、人的世界中自由穿梭的场景,神与人共生、魔与人融合的形象设定,营造了一个梦幻浪漫的虚拟世界,满足了孩子无限的好奇心,也让成年人获得了梦幻般的快感,带来了有趣的观影体验。胡巴,《捉妖记》中的怪物,看起来像一个白色的萝卜,像一个人类孩子一样淘气和聪明。他一出场就赢得了观众的喜爱。哪吒的形象和现实中的“熊海子”很接近,让人觉得亲切难忘。当然,优秀的制作技术也是不可或缺的。对于成年观众来说,逼真的场景、精致的CG画质、高端的数字技术、聪明的角色表情所带来的视听享受,也是他们走进影院的动力之一。
全时代电影的深层内涵和外在形式需要巧妙结合,才能实现二者的无缝衔接。《哆啦A梦:伴我同行2》中的组合点是时光机,是孩子穿越时空的有趣工具,也是成年人了解自己和他人的新视角。让大雄暂时摆脱真实自我的束缚,站在外人的角度看自己,体会家人朋友的爱与信任,懂得感恩、珍惜、自信。《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组合点是魔丸和灵珠的身份设定。从剧情来看,这是哪吒和龙太子敖冰的前身,这是故事展开的前提。然而,在主题表达中,他们被赋予了偏见与身份、个人与家庭、命运与斗争等多重象征意义。这个连接点的设置就像一扇虚掩的门,门外的风景可以让停在这里的观众赏心悦目,而另一部分欣赏能力更高的观众可以将门推进房间,欣赏其中的复杂和微妙,获得更丰富的审美享受。
总之,基于对现实的深刻理解,通过精湛的艺术创作和先进的技术,在幻想世界中呈现真实的人类情感和文化,应该是所有时代动画电影的方向。带头,马奔腾。在现象化的作品之后,当更成熟的各年龄段国产动画电影问世时,“家庭乐趣”就成了电影院的常态。
(作者:吕,广州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