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互联网上的短视频发展迅速,因其广泛的影响力而备受关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最新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6月,中国网民数量已达9.4亿,其中短视频用户8.18亿,占网民总数的87.0%。互联网视频(包括短视频)在中国使用各种应用的用户比例排名第二,占12.8%,仅次于即时通讯(13.7%)。
历史上,媒体技术的发展、应用和普及总是带来新的信息呈现和传播方式,影响和改变人们的认知思维和价值观。作为一种诞生于数字时代的内容形式,网络短视频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新的叙事模式、信息源、传播模式、自我表达和传播空间,日益孕育和塑造新的认知心理、审美体验和价值偏好,充满便利和机遇,也充满风险和挑战。
与传统的专业制作长视频相比,短视频制作的门槛和成本更低,增加了公众表达自己的机会和社会参与的形式。短视频充分发挥视听语言的优势,在极短的时间内快速推进剧情,表达观点。内容直观生动,表现力和感染力更强,更容易调动情绪,引起共鸣,从而形成强大的社会动员能力。短视频直观具体的内容呈现更容易理解,有助于在更广泛的群体中加速知识和信息的普及。此外,短视频与移动性和伴奏密切相关。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短视频观看时间和场景更加灵活,填补了人们碎片化的时间,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短视频在互联网上的快速发展和广泛流行也引起了人们对其负面影响的担忧。由于短视频时长有限,往往难以进行深入的讨论和思考,一些片面或肤浅的内容甚至可能会让人忽视内容的本质和信息的深层内涵。短视频的形式需要快速吸引和抓住观众。有些短视频过于急于在极短的时间内形成冲击力,放弃了内容的完整性和严谨性,可能会影响人们的审美追求,引起人们对刺激的渴求。
随着追求快感的门槛越来越高,休闲无聊可能会被提升,使人更容易感到焦虑、抑郁甚至失落和空虚。原本用来填补碎片时间的短视频,可能会不自觉地导致人们的注意力逐渐分散,难以下沉,难以集中精力进行深入思考。由于制作门槛低、短视频内容混杂、快餐信息传播等原因,用户很容易被断章取义甚至改变观念的信息误导。在商业化、市场化、流量变现等因素的驱动下,一些短视频制作者甚至为了获取流量而故意歪曲逻辑或事实,传达不正当的价值观。
纵观媒体技术发展的历史,喜悦和焦虑总是交织在一起的。在新媒体技术带来的社会变革中,机遇和挑战总是并存的。新媒体形态的蓬勃发展将对现有媒体生态带来冲击和影响,在不断成熟和完善的过程中与现有媒体融合,如书籍、电影、广播电视以及互联网上的短视频等。
目前,网络短视频逐渐发展成为人们数字化生活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短视频的传播场景不断扩大,给传统的认知思维、价值观和时间管理带来挑战。虽然数字环境已经融入并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但人们的认知心理在进入数字时代之前仍然依赖于物质性和连续性,相应的感知模式和认知基础并没有改变。多媒体元素、多任务、网络和非线性知识传播以及水平和垂直屏幕切换都可能发展成。
作为一种传播手段,互联网上的短视频将与其他形式的传播媒体共存,并以整合的方式发展,而不是取代它。短视频和长视频,网络视听和图文阅读可以齐头并进,但确实需要反思、引导和治理。人们应该在数字时代善用这把双刃剑,扬长避短,趋利避害。正视它越来越离不开数字生活的现实,反思自己,提醒自己牢牢把握对生活的掌控,合理分配时间,安排短视频的使用。
随着短视频传播的不断发展和成熟,高质量的内容仍将是核心竞争力,短视频制作者只有在高质量内容的基础上才能真正获得用户的认可。主流媒体也要积极利用短视频传播,充分发挥其在内容质量和深度上的优势,在短视频传播领域树立价值标杆。对于蓬勃发展的短视频行业,平台自律应与协同治理相结合,更好地引导短视频传播的健康发展,促进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