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商家通过与明星、综艺、网络名人主播合作,继续“刷存在感”;有的商家创造了“系列”的概念,设立了饥饿营销最难获得的“隐藏钱”;其他商家用“三无”产品糊弄消费者,甚至用盲箱作为“清仓”的工具,记者近日采访发现,部分商家过度搞盲箱营销噱头,误导消费者盲目消费。因此,1月26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了专门的消费者提醒,提醒消费者不要盲目购买盲盒。
盲箱是指将不同的货物放在同一个箱子里。消费者事先不知道盒子里是哪一个,但是有一定的概率可以画出自己喜欢的商品。正是这种类似彩票的营销策略,很容易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随着盲箱市场被发现有利可图,许多企业希望分享份额。除了原创玩具,餐饮、美容化妆品、文具、书籍等诸多消费领域也掀起了“盲箱风”。据调查,2019年国内盲盒行业市场规模为74亿元,预计2021年将超过100亿元。
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盲箱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伴随问题,如过度营销、疑似虚假宣传、产品质量难以保证、售后服务差等。特别是一些商家设立了饥饿营销最难获得的“隐藏钱”,以刺激未成年消费者重复购买。
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指出,目前绝大部分盲箱企业并没有表示“隐性资金”的提取概率,甚至有些企业表示了,消费者甚至监管部门都缺乏验证提取概率的能力。
比如去年6月,一位家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她刚上高中的女儿买了很多盲箱,主要是为了在同学面前画一个“隐藏的钱”炫耀。每年差不多有5000元压岁钱和零花钱用来买盲盒,但她玩了两年多也没抽出一个“隐藏钱”。
此外,中国消费者协会消费者指导部主任任静告诉记者,还有一些商业产品竞争力不强。他们只想着盲箱的营销热度,把盲箱当成“清仓”的工具;一些商家甚至用假冒伪劣产品欺骗消费者。
例如,2020年12月,阮先生向深圳市福田区消费者委员会投诉,11月份他在网上花了9.9元买了一个盲盒,盲盒内有一个U型枕头。但阮先生只用了20天,U型枕头就出列了。阮先生在查找运营商信息时发现,u型枕是“三不”产品。
“经营者应当切实遵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保证商品质量信息的真实性,保护消费者的知情选择。另外,盲箱营销要适度,不能过度利用消费者的好奇心误导消费者冲动消费。消费者也要认清风险,理性消费,不要盲目跟风。”任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