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邓世昌纪念馆(海珠博物馆)推出了《邓世昌与致远舰》专题展览,旨在让观众走近并了解为国家而战的民族英雄邓世昌。展览将持续到7月10日。
展览通过“致远”号船的史料、馆藏文物和水下考古成果的展示,深刻解读邓世昌殉难的悲惨历史,弘扬民族气节。
致远舰设计图首次展出
1894年9月17日,在大东沟甲午战争中,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奋勇作战,然后在日军舰艇的围攻下,致远舰多处受伤,起火,船体倾斜。在这个关键时刻,邓世昌勉励全船官兵。“我们这一代人是在保卫国家不受军队侵犯,我们早就生老病死了。今天的东西都死了!”被世人敬仰的英雄邓世昌,出生于当时广东番禺的邓氏家族,也是这次展览的英雄。
展览包括三个部分:“去海军回国”、“与船同在”、“以重轻航母护国”。抗战博物馆首任馆长齐参加了展览大纲的审查。他认为:“这次专场挖掘了许多新的史料,及时运用新的研究成果,体现了与时俱进、不断研究、不断创新的工作态度和业务水平。展览将与纪念馆的基础展览《民族英雄邓世昌》相辅相成。”
本次展览得到了英国纽卡斯尔泰恩-威尔档案馆的大力支持。展览中首次展示了致远船的一些高清设计图纸。
历史上,清政府于1885年从英国订购致远、靖远等船,由英国阿姆斯特朗造船厂生产,1887年7月完工。它们是当时北洋海军的高级战舰之一。
纽卡斯尔泰恩-威尔档案馆收藏的致远靖远舵机设计图,是当年负责制造船舶的纽卡斯尔阿姆斯特朗造船厂留下的珍贵遗产。
据主办方介绍,位于英格兰东北部的纽卡斯尔,曾是世界主要造船城市。致远、靖远、超勇、杨威巡洋舰是阿姆斯特朗造船厂在19世纪末为北洋海军建造的。这套积满灰尘的图纸,于2018年首次在英国纽卡斯尔的泰恩-威尔档案馆(Tyne-Will Archives)曝光,使用红、黑、蓝三色的墨水笔,精心绘制机械部件,标注数据。虽然一百年来一直清晰流畅,却为那段悲惨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观众可以观看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快的圆顶巡洋舰致远的舵机设计图。
展览还展示了致远舰的一些水下考古资料。通过“致远”号船上官兵的日常用品,观众似乎感受到了邓世昌和船上官兵的生活;通过展示炮弹、武器、飞船组件等的图片。观众可以深切感受到勇于保卫祖国的英雄们的悲壮情怀。此外,展览还介绍了水下考古学家的故事和水下考古的基本过程,让观众对神秘的水下考古有了初步的了解。
珍贵的日记讲述
致远回国途中的故事
这次展览的另一个亮点是致远回归中国的故事。这些故事摘自清代俞思怡的《楼船日记》。
据组织者介绍,于思贤是光绪十三年(1887年)受清政府委派到英国接船的,回国途中一直住在致远船上。他和邓世昌等官兵在东航花了四个月时间保护这艘船。在此期间,他经常和邓世昌一起访问各地的海军和要塞,并及时写日记。所以他的日记是“致远”等四艘船回国途中的珍贵记录,是真实可信的。在展览现场,电子屏幕上还展示了致远回归中国的路线图。
展览还展出了日本明治27年从日本收集的文物,如《甲午战争画报》、著名书法家陈永正的行书《邓宋世昌》、周淑健的光绪皇帝的诗集《吕玉光画邓世昌像轴》和电影《甲午风云》。邓世昌的行书由李墨染执笔,“吴佳之强,山河之新”,邓世昌的曾孙女邓李颖在2014年亲笔题写“祖上忠国”
为配合展览主题,展览现场还播放了邓世昌纪念小学学生演唱的《世昌颂》 MV和主办方专门制作的《邓世昌之歌》MV,让观众在英雄音乐中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邓世昌的英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