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未成年人接触短视频的比例一直在上升。短视频趣味性强、信息量大、互动性强、形式多样,符合未成年人的认知特点,赢得了他们的青睐。这也意味着成年人应该更加重视短视频的使用,加强引导,帮助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网络使用习惯。《未成年人使用短视频青少年模式研究》显示,70.8%的受访未成年人使用过短视频/直播软件,大部分人认为短视频/直播给自己带来了积极的影响,但31.8%的受访未成年人表示时间管理较差。
70.8%受访未成年人使用过短视频
本次调查发现,70.8%的未成年人使用过短视频/直播软件,29.2%的未成年人没有使用过。
女生使用短视频/直播的比例比男生高8.4%。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差异不大,小学生使用短视频/直播的比例略高。
在这次调查中,未成年人在使用短视频或直播后评估了他们在各个方面的变化。事实证明,在大多数方面,未成年人认为他们正在变得更好。其中,77.5%的受访未成年人认为使用短视频或直播后获得了更好的信息,60%以上的未成年人认为获得了更好的生活技能(67.4%)、爱好(64.8%)和艺术修养(62.9%)。在信息安全(59.2%)、知识学习(53.6%)、朋友协会(51.6%)方面,超过半数受访未成年人认为正在好转。
最后,时间管理。只有34.8%的未成年人认为使用短视频或直播后时间管理有所改善,33.4%的未成年人认为没有影响,31.8%的受访未成年人认为自己在这方面更差。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65条规定:“国家鼓励和支持创建和传播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网络内容,鼓励和支持研究、开发、生产和使用专门针对未成年人并适合其身心健康的网络技术、产品和服务”。
对于短视频/直播来说,有趣的形式是载体,丰富的内容是内核。各平台要准确定位,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制作和创造适合未成年人观看的内容,让短视频成为未成年人获取丰富信息、学习生活技能、培养兴趣爱好、提升艺术素养的辅助工具和助推器。
六成多家长对孩子使用短视频进行过管理
调查显示,65.3%的家长对未成年人使用短视频进行了管理,34.7%的家长没有。不同性别之间几乎没有区别。
比较学校细分,发现家长对小学生和初中生的管理较多,80.1%的小学生和71.2%的初中生在使用短视频时被家长管理过。高中生中有过管理和没有管理的家长比例平分秋色。
根据对家长管理方式的调查,设置时间锁或设置时间是家长最常用的方式,占57.5%。设立青春期模式的管理模式也很常见(51.4%),44.5%的家长通过告知孩子刷短视频可能存在的风险来管理孩子对短视频的使用。不到30%的父母通过经常与孩子讨论他们在短视频中看到的内容来管理,20%的父母选择与孩子一起观看。
小学生家长更愿意采取青春期模式,和孩子一起看,而中学生家长更倾向于告知孩子看短视频可能存在的风险,和孩子讨论看什么。这种差异可能与小学生的父母花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中学生的思维趋于成熟,有自己的思维、观点和独立性有关。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父母的管理方式主要是约束和说教,很少有父母用沟通和陪伴来管理。原因大概是因为大多数家长对孩子接触短视频感到紧张和焦虑。他们不愿意也不敢和孩子谈短视频,不会和孩子一起看短视频,也不会给孩子推荐短视频。其实任何网络场景,比如网络游戏、社交网络,都会给未成年人在时间管理、消费管理等方面带来风险。与其“堵”,不如“疏”,这就需要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帮助孩子培养数字时代的健康生活方式,让孩子从小养成自我管理能力和良好的锻炼习惯、休闲习惯、学习习惯、消费习惯。
要尊重未成年人的参与权和创造力,同时把短视频的内容和使用作为亲子沟通的渠道,推荐一些适合孩子观看的内容,与孩子讨论有趣有益的短视频,用科普、美术等实用的短视频进行练习,或者尝试与孩子一起拍摄短视频,了解喜欢短视频的未成年人在沟通交流中的心理。了解未成年人的成长需求和烦恼,既能满足孩子使用短视频的需求和好奇心,又能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言传身教,因势利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