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原创交响芭蕾舞团《世纪》邀请著名策划、词作家、诗人、编剧朱海担任文艺策划,作曲家管夏担任作曲,费波、张镇新、王思政担任中巴编导,从中巴远赴世界舞蹈舞台的编舞家马聪共同表演舞蹈编曲。中央芭蕾舞团交响乐团音乐总监张毅表演。
首演当晚,地平线上的一缕曙光拉开了舞台,管夏《第二交响曲“希望”》中的第一乐章——《希望与追求》从管弦乐坑中走出来,第一乐章《女娲补天》拉开了交响乐芭蕾《世纪》的帷幕。一个穿红衣服的芭蕾舞女象征着女娲,在充满现代主义音乐手法的音乐中起舞,象征着她生活中的艰难和挫折,衬托出中国孩子坚定的追求。
交响乐芭蕾不同于芭蕾舞,它不是用芭蕾来讲故事,而是希望让音乐和舞蹈完美地融为一体,让观众“听到舞蹈,看到音乐”。中坝的年轻导演们不厌其烦地用如此抽象的形式表达主题。第二乐章的主题是《龚宇移山》,是管夏在疫情期间创作的交响曲《浴火重生》的第一乐章《悲伤的慢板》。导演王思在原剧本的基础上增加了两个角色,包括老龚宇、新龚宇和第三代龚宇。演员们用不断叠加和变化的舞蹈来完成移山的任务
“旧的‘龚宇’和新的‘龚宇’象征着领袖和接班人,而第三代‘龚宇’则在最后表达了无尽的内涵。就像我们共产党的发展,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王思政用这种方式阐述了他的观点。面对这些年轻人的创作,编剧朱海非常欣赏。他感慨道:“老一辈导演用自己的作品完成了救国翻身的创作。今天,新一代导演用自己的创作书写了伟大的民族复兴。我看到了眼泪。”
年轻导演的创作也体现了中西文化的碰撞。第三乐章由导演马聪和张镇新完成。在表达“精卫填海”的故事时,许多动作都是以中国古典舞的方式处理的,这也凝结了现代舞的元素。二人转和群舞是以西方交响芭蕾的方式呈现的。马聪和张镇新希望在中西结合的作品中反映中国的崛起和民族精神。“这只是‘世纪’的一次飞跃。”
在舞台设计上,《世纪》给人的感觉就是大气和诗意。在表达“龚宇移山”时,舞台上的道具和光影营造出“山”的形状,越来越亮的光也象征着移山成功的曙光;在表达“夸父追日”时,流动的机械装置表现出广阔的宇宙和阶梯,环形背景放大舞台,呈现出悠远的视觉效果。
在中央芭蕾舞团团长冯英看来,《世纪》展示的是“千年的问题,百年的答案”。“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我们的愿望是用国际语言和交响芭蕾艺术形式传达中华民族灿烂的文明和无尽的精神内涵。”据悉,《世纪》将继续演出至5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