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2021国际博物馆日在四川博物馆举行。会上,成都博物馆、四川剑川博物馆、512汶川地震纪念馆、朱德同志故居纪念馆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到目前为止,四川共有292家博物馆,其中国家三级及以上博物馆56家。其中国家一级博物馆12家,居全国第三位。
感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对国际文化事业的挑战,国际博物馆协会将今年博物馆日的主题定为“博物馆的未来:修复与重建”。这与四川文化文化机构面临的现状不谋而合:由于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热点众多,省内竞争激烈,博物馆需要在没有创新和自我突破的情况下进行“修复”,这个过程也在“重塑”四川文化文化产业的未来。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吴蒙林
发力于当下 让竞争激发突破动力
在5月18日上午的开幕式上,现场颁发了2020年“十大文博科普读物”、“十大文博海报”、“十大博物馆短视频”、“十大展览精品店”和“优秀策展人”五个奖项,其中出现了许多“黑马”。
以“十大文化海报”为例。参与评测的众多海报中,甘孜藏族自治州国家博物馆的海报《待重逢》是以秦汉时期的黑陶双耳罐为原型。造型沉稳内敛,庄重大气,与“土火长存”的主题相得益彰;雅安博物馆《大汉气象》的海报是用墨水铺的,字体镀金,石狮图案,更加立体饱满。
近年来,省级“十佳”评选已成为所有文化艺术单位展示自己的舞台。日益激烈的竞争催生了更多的创新理念,同时也催生了更多的自我突破的动力。
对成都博物馆馆长黄晓峰来说,“竞争”的另一个结果值得更多关注。直到那天接到消息,他们的皮草电影节才入选国家博物馆十佳展览精品奖,他心中的一块石头终于落地。“我们团队很年轻,学皮影戏也是半吊子和尚,但也得益于没有历史包袱,才能大胆创新。”黄晓峰说。
国家博物馆十大展览优秀奖是中国博物馆和展览的最高奖项,迄今为止已评选出18届,在文化文化界被称为“奥斯卡奖”。此前在成都博物馆举办的“花冢金官城——成都历史文化展古代物品”等展览获得了这一殊荣,但这一次,由于其出色的展览质量和综合影响力,得以“两夺”。
黄晓峰介绍说,名为“皮影舞万象布袋戏大千——中国皮影戏”的展览经历了许多重大创新。一是摒弃了按时间或流派划分的展示框架,取而代之的是“文物”、“戏剧表演”再到“传统文化”的框架,将木偶文化协调全景展示。二是与法国展览团队和国际知名灯光设计公司深度合作,采用舞台灯光的中控台技术,用前光源塑造展品的艺术质感,用后光源营造舞台效果,让观众在“看展览”和“看剧”的不同感受之间随意切换。第三,原皮影戏《灵犀传说》,以石犀为原型,用四川话“玩”天府文化,与其他经典剧目一起,构建了“展览、现场表演、艺术审美教育”的全链文化生态系统。
着眼于未来 用科技勾勒“明日文博”
5月18日,武侯祠博物馆等多家博物馆将“云展”、“现场讲座”、“在线互动”列为标准服务。其中最具挑战性的是金沙遗址博物馆、良渚博物馆、南昌汉代海岳后郭遗址博物馆、洛阳博物馆规划实施的“一带四”——的活云连接。
金沙遗址的遗址大厅里,设立了一个工作室大本营,各个遗址的直播和闪灯活动穿插在工作室的嘉宾交流中。金沙遗址博物馆馆长朱作为“主持人”,向观众介绍了海岳后郭遗址与鄱阳湖的地理关系,梳理了良渚文明与金沙文明关系的各种可能性,探讨了中原文化如几何般强大的辐射能力。
为什么要做这样的连接?朱认为,这实现了各地区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
良渚文明与金沙文明有着惊人的联系。杭州虽然距离成都近2000公里,但金沙遗址出土的刻线人物已被证明是良渚文明的,其硬度和典型图案清楚地表明了它的起源。“以前我们都是线下借、交换展品,但毕竟观众有限。如今,通过直播联系,更多的观众可以感受到文明的强大韧性。”
为了保证信号的稳定,前一天下午,一辆电信信号车专程前往金沙遗址博物馆进行“支援”。18日7.5小时马拉松直播,没有出现卡顿、延误等问题。以及通过APP、微博等几个渠道积累的几十万在线观众。朱认为,这种直播技术能够使信息时代的技术红利普及化、资源共享常态化和社会教育效果集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