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源头干预,生态环境治理与政治生态修复并重,督促地方官员真正履行好保卫土壤的职责,让那些企图逆风发展、躲天的人付出应有的代价,让绿色发展的理念更好地扎根,类似闹剧不再上演。
据《中国纪检监察报》报道,5月6日,生态环境部公开报道,昆明晋宁长瑶山过度开发,严重影响滇池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昌耀山区被房地产开发项目侵蚀,部分项目直接侵占滇池保护区,侵占滇池。生态空间;滇池南岸高尔夫球场侵占一级保护区,违规10多年。近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监察局进驻云南时,当地政府耍弄,将树枝插入浅层表土,假装种树进行虚假整改。
非法占用生态保护区、抓边开发、长期非法经营和拒不整改的.目前滇池的生态保护令人震惊。公众不解的是,审批、施工、竣工验收等一系列动作如何才能“顺利”推进。几百亩违章建筑,周围人都看在眼里,相关部门怎么能视而不见?
仔细梳理一下就会发现,当地侵占生态保护区的手段堪称“出神入化”——。首先,在项目申报过程中,“偷梁换柱”。以健康养老产业的名义,进行房地产开发,所以“巧妙”符合《云南省滇池保护条例》中“二级保护区限制建设区域开发建设生态旅游、文化等建设项目,禁止开发建设其他房地产项目”的规定;当地高尔夫球场被宣布为“户外旅游休闲公园”。即使上一届国务院发布《关于暂停新建高尔夫球场的通知》,在“名”上也没有“违和感”。
其次,在系统设计和实现上经常有折扣。《云南省滇池保护条例》是滇池生态保护的重要依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指出,其对一级保护区允许建设的滇池保护设施的规定不明确,二级保护区允许建设的“生态旅游文化建设项目”和“其他禁止建设的房地产项目”没有明确界定。虽然地方政府后来修改了这一规定,但以前的漏洞已经为擦边球的发展和建设提供了现实空间。而且昆明一直迟迟不按照《云南省滇池保护条例》的要求编制下发滇池保护规划,“环湖开发”和“沿线开发”愈演愈烈。
此外,地方上在督察面前拒不整改、敷衍整改的做法也是引人注目的。早在2016年7月,第一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就明确指出了地方违法开发。几年来,当地旅游度假区管理委员会没有认真吸取教训,不仅选择性地举报违规行为,还对相关企业进行包庇。
不难发现,一方面监管体系和措施在“一步步萎缩”,另一方面相关企业也在一步步蚕食生态保护区,其中甚至存在一些偷柱、违规事事的做法。正如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监察局所说,地方党委和政府的地位低下,导致生态保护过程中标准低,要求不严。有的制度不落实,有的检查人员不整改,最终导致中央生态环保政策在局部地区畸形、走样。
生态保护容不得任何侥幸和忽悠。最近,在中央环保督察的过程中,一些地方政府针对中央环保督察上演了一些闹剧,他们在生态保护方面的问题也暴露出来了。这是对更多地方的警醒,常态化的环保检查员正在成为一把利剑,将继续对当地施加强大压力。加强源头干预,生态环境治理与政治生态修复并重,督促地方官员真正履行好保卫土壤的职责,让那些企图逆风发展、躲天的人付出应有的代价,让绿色发展的理念更好地扎根,类似闹剧不再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