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数字文化的产业方面来看,长三角34.1%的城市有网络娱乐产业上市公司,呈现“一心两极四梯队”的分布格局。从消费层面看,长三角城市群形成了特色鲜明、层次丰富、覆盖面广、形式多样、活力充沛的线上线下互动发展模式。
线上IP的线下反馈成为激活新文化消费活力的有效途径。网络视频和网络游戏可以借助有限的时间弹出式店铺打破互联网壁垒,开启一种全新的数字文化消费潮流。在线视频用户越来越活跃的同时,多屏幕互动正在推动客厅经济的回归。
数字文化的新业态,是通过跨境融合、多产业并行运作的方式,重塑文化产业结构,形成基于新的专业分工的新产业环节。数字文化经济的加速发展及其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将优化长三角城市群的整体结构,促进长三角城市群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
目前,文化产业与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数字文化消费的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将对引领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高质量和效率,促进消费升级,加快形成中国经济新的发展模式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在数字经济时代,如何挖掘新的经济动能,促进区域经济的新发展,已成为城市发展数字文化消费活力的重要现实命题。
规模、体量和增长速度均动能强劲
长三角数字文化消费走在全国前列。上海文化研究中心和腾讯研究院近期发布的《2020长三角数字文化消费研究报告》聚焦网络游戏、网络视频(长视频/短视频/直播)、数字阅读、数字音乐(含音频)和文化信息服务5个典型的数字文化消费领域,聚焦长三角城市群数字文化消费细分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探索新的文化业态和新的文化消费模式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影响。作为国内首次整合长三角消费和企业数据,分析、观察、描述和提炼长三角数字文化消费的发展现状和思路,可以为预测和判断我国数字文化消费的整体面貌和发展趋势提供参考。
《2020长三角数字文化消费研究报告》观察到,长三角城市群的数字文化指数呈现出“快速稳定”的发展趋势,规模、容量和增长率都表现出较强的动能。在中国11大城市群中,长三角数字文化指数总数和区域数字文化指数增长率排名第一。长三角数字文化指数总数占全国的17.2%,平均数字文化指数是全国的2.23倍。研究报告形成了17个关键发现,涵盖了数字文化的消费区域分布、数字引擎的作用、网络游戏、网络视频、数字音乐、数字阅读、观影需求、电子竞技产业等新兴产业。
产业端:“一心两极,四大梯队”
从数字文化的产业方面来看,长三角34.1%的城市有网络娱乐产业上市公司,呈现“一心两极四梯队”的分布格局。第一梯队,上海网络娱乐行业上市公司数量领先,达到36家,是长三角网络娱乐行业发展的绝对核心。杭州和南京分别排名第二和第三,成为长三角两个明显的区域中心。合肥和苏州是第二梯队,嘉兴、金华、宁波、绍兴是第三梯队,湖州、温州、舟山、镇江、芜湖是第四梯队。从各行业的创收水平来看,文化信息、网络游戏、数字阅读行业名列前茅。长三角文化相关产业正在加速以“上云”为特征的数字化转型,这可以从广电、旅游、文化创作、游戏四个典型产业“用云”的规模和变化上得到充分体现。数字文化产业正在成为长三角部分城市下一轮城市经济发展的重点甚至支柱产业。数字文化产业在转变方式、调整结构、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和增加就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利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形成新的供给和新的动力。长三角城市群正在因地制宜推进优势文化创意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通过文化与科技融合打造本土文化品牌,推动本土文化产业向更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
从数字文化的消费方来看,长三角城市群形成了特色鲜明、层次丰富、覆盖面广、形式多样、活力充沛的线上线下互动发展模式。疫情期间,公众对线下文化娱乐服务的需求是线上的,迫使线下供给方转型,推动反向O2O(线下到线上)发展,多元化、扩大线上数字文化供给品类,引发云展览、云演唱会、云游等“云上文化”热潮。这种活动本来就有很强的现场体验属性。“云”模式不仅改变了这一阶段这类活动的属性,而且以其便捷、开放的特点重新定义了未来的消费文化。比如上海博物馆以“云展”的形式推出《春风十里——江南文化艺术展》,通过播放视频向观众呈现各种艺术珍品;《灼烁重现:十五世纪中期瓷器大展》以“视频”和“立体”的形式呈现。通过3D回绕页面设计,观众可以点击鼠标在展厅“行走”,自由欣赏展品。
线上IP线下反哺,激活新消费活力
长三角城市群数字文化IP与线下商业实体的融合也在不断深化,实现了线上IP的线下反馈,成为激活新文化消费活力的有效途径。以文化IP为主题的“限时弹窗店”创新了IP赋权的商业模式,消费者在限时弹窗店获得了“创意体验”的视觉盛宴。据不完全统计,上海热门商业区限时弹出式店铺更新的迭代周期从两周到一个月不等,其自身的瞬时文化属性与数字文化消费有着相似的内核。网络视频和网络游戏可以借助有限的时间弹出式店铺打破互联网壁垒,开启一种全新的数字文化消费潮流。在限时弹出式店铺中,在线视频以会员权限、热门综艺、影视剧为媒介,与消费者建立现实生活的互动和联系;网络游戏以现场比赛和身临其境的体验为“抢眼点”,有体验
的玩家可以现场“开黑”并获赠限定皮肤等“福利”,有兴趣的游戏小白则可以享用全套装备过一把手瘾。在线上红利消失、在线获客艰难的大背景下,限时快闪店成为网络视频、网络游戏等App有效获客的新方式。其令人欣喜之处不仅在于线上线下的高效联动,还有对数字文化类App的横向带动(如直播电竞和手游的讲解等)及对内容IP再次变现的深度挖掘(如周边纪念品的销售等),这些举措极大地丰富快闪场景的消费业态。例如在杭州西溪印象城的华为视频快闪店邀请体验者完成《以家人之名》等热播IP的线下打卡并取得线上畅看的权益,还可以沉浸式体验华为各种终端产品;上海静安大悦城的 “荒野乱斗限时竞技场”是以手游IP为主题的快闪店,现场的“大型屏幕+炫酷界面”吸引玩家一试身手;一旁设有LINE FRIENDS联名快闪店,售卖联名游戏皮肤及布朗熊周边,快闪店还邀请玩家拍摄创意照片及视频,带上“荒野乱斗限时竞技场”话题发布到B站、小红书、TapTap等平台,赢取额外福利。“客厅经济”重新回归大众的视野
线上线下文化消费的双向互动和融合共生,也已经渗透到了长三角城市群居民的日常生活之中,在网络视频用户活跃度提升的同时,多屏互动正在推动客厅经济的回归。长三角地区网络视频用户活跃度高,在用户粘性、开屏次数、使用时长等方面都表现突出,而且网络视频用户群体集中于18至24岁年龄段,有明显的年轻化特征,用户尤其偏爱短视频App。随着终端升级,网络视频内容播放载体也在不断创新发展,智能电视不仅具有传统电视即时直播属性,也有互联网视频平台在线点播功能;与手机端小屏幕相比,智能电视的大屏以及4K技术能够为观众提供更极致的视觉享受。通过大小屏联动,更获得了偏好于沉浸式体验的消费者青睐。 “客厅经济”在移动互联网进入存量时代的当下,重新回归了大众的视野。
长三角地区较早地在“大屏生态”“智慧客厅”等方面进行布局。2018年,广电总局与沪浙苏皖地方广电局、安徽数字产业巨头科大讯飞签署了“长三角区域智慧广电与人工智能语音技术融合创新战略合作协议”,建设基于智能电视操作系统的人工智能语音交互一体化平台,共同打造长三角区域智慧家庭生态圈。2019年,上海新媒体龙头企业东方明珠研发面向大屏端的智能融合产品Stage TV,累计用户超过500万。在2020年10月举办的长三角高新视听博览会上,科大讯飞推出了智能语音遥控器、AI专区以及大屏广告营销等系列产品,为用户提供全新的人机交互体验。长三角地区通过在智慧家庭领域的不断探索与创新,加快了“客厅经济”全场景化发展的进程。
内容的视频化正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数字文化新业态以跨界融合和多业兼营方式,正在重塑文化行业结构,形成基于新的专业分工基础上的产业新链接。数字文化新业态新趋势不仅推动文化创意产业迎来新的发展红利,也进一步释放了文化消费潜力的驱动力,市场的活力和个人的创造力正在进一步被激活,数字文化经济的加快发展,以及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无疑将优化长三角城市群的整体结构,促进长三角城市群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上海是在国内首个提出整体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城市,包括数字文化生产与消费在内的城市数字化转型,已经催生出大量颠覆性的新模式、新业态,成为上海经济快速复苏的强大引擎,上海打造国际数字之都的数字化转型,也将促成数字文化生产和消费的 “整体性转变、全方位赋能、革命性重塑”。
数字文化新业态在重塑文化行业结构的同时,也在重塑人们的思维结构。从长三角数字文化消费现状来看,内容的视频化正在成为一种发展趋势,特别是短视频的快速增长,再加上推荐算法的融合,还有内容生产门槛的不断降低,那些个人制作或机构化生产的短视频,是否会影响我们对信息的掌握、知识的获取乃至对世界的理解,已经不仅仅是一个行业内部的问题,而是需要整个社会来积极面对的重大问题。视觉媒体无疑具有信息传播和知识学习的功能,却也对高质量信息的获取、检索和判断带来了挑战,特别是完全无法把握复杂议题的短视频信息,是否会对我们深刻思考的习惯和模式产生消极的影响?我们在分享视觉媒体和算法技术不断进步的同时,也许应该批判性地拥抱智能技术带来的效能;在推进数字文化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同时,也许应该客观理性地享受数字文化新业态的红利。
(作者为上海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上海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