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两万块钱赚几百万”,南京的“人才购房资格”可以找站。记者查找了很多查询,发现有3000多家注册的房企人才。只有在企业名录工作的高学历人才有资格申请购房。
有中介说他大概和七八家高科技企业有“合作”。手续齐全,无需上班。通过“运营”,买家可以与高新技术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缴纳一段时间社保,领取“人才帽”。
上述宋姓负责人算了一笔账,费用2万元,其中一笔是高企的“电话费”,另一笔是中介的利润。此外,每月缴纳社保需要为买家支付额外费用。同时他告诉记者,房价上涨,要抓紧切断原单位社保,请人事主管吃饭“作秀”。
除了挂靠高科技,还有中介服务提供高级技师证书。由于服务年限的原因,买家必须年满45岁。中介认为,“基础笔试”和“技术实践”可以“安排”。“只要配合流程,写对名字,写对准考证号,证书下来后也有资格买人才。”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各种中介机构对于优惠政策可谓“吃干挤净”。除了人才购房资格,还申请房租补贴。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大学毕业生,专业证书或虚构的租房合同将收取5000元左右的费用。申请成功后,三年内可享受南京毕业生每月600元及房租补贴21600元。
负责人宋表示,公司之所以设在大学城,是为了服务“人才”。从给毕业生租房到给人才买房,他一直关注政策动向。“吃一顿政策餐,安排一个一站式,我也是在为留住城市人才‘伤透了心’。”
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商学院教授耿强对此评价,就像俱乐部花了大价钱引进足球明星,本来想引进梅西,结果是个假梅西。不仅花出去的钱“打击了水漂”,公众也可能对政策的实施提出质疑。
防范打着“服务人才”旗号“投机炒房”
耿强指出,这种政策套利会削弱从城市吸引人才的效果。建议决策部门可以在政策实施的2-3年内,花费部分精力对人才购房政策的效果进行评估。“为了能够量化,花了多少钱,租了多少房间,吸引了多少人才,质量如何。”
张辉等房地产市场专家表示,这种虚构人才身份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市场交易秩序,破坏了房地产调控环境,对买房自住者不公平。但是,我们不能完全否定人才购房政策,需要在一定时期内进一步调整政策。
许多专家表示,有关部门应加强对房地产交易市场和“戴帽子的人才企业”的监管。比如通过大数据技术,加强对企业人员频繁离职和社保短期变动的跟踪。
在此之前,南京市有关部门也出台了延长人才社保备案期限的方案,规定如果企业骗取《人才购房证明》,将取消企业内所有人才申请购房的资格,并将其纳入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向社会公布。对进行虚假炒房的个人,人才取消购房资格,收回房屋。2年内不允许享受人才购房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