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实施综合登记制度,进一步完善退市机制。——资本市场加速改革路线图
30年来,中国资本市场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后,资本市场改革将以注册制和退市制改革为重点,努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进一步畅通多元化退出渠道,强化优胜劣汰,优化资源配置,形成功能互补、有机联系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近日,中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资本市场成立30周年座谈会上表示,要围绕“全面实施股票发行登记制度,建立规范的退市机制,提高直接融资比例”等核心任务,以登记制度和退市制度改革为重要抓手,加强基础制度建设;进一步畅通多元化退出渠道,强化优胜劣汰;统筹推进承销、交易、持续监管和投资者保护等关键制度创新,扎实推进机构开放。
这次演讲总结了成就,分享了经验,也展示了未来资本市场改革的路线图。如何理解全面实施股票发行登记制度?未来增加直接融资比例的重点是什么?完善退市制度需要注意什么?记者采访了许多专家。
从审批制改为登记制
中国资本市场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2020年底,易会满曾表示,30年来,资本市场累计股权融资超过21万亿元。自科技板块开盘以来,IPO融资额已占同期a股的近一半,资本市场在推动科技、资本、产业高层次流通中的枢纽作用不断增强。目前,交易所债券市场存续余额近16万亿元,有效拓宽了实体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
鉴于未来将全面实施股票发行登记制度,易会满强调,要围绕建设规范、透明、开放、动态、弹性的资本市场的总体目标,坚持“制度建设、不干预、零容忍”的原则。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所执行所长潘鹤林认为,要继续完善市场化监管体系和集中监管体系,以配合注册制后的市场拓展。其次,在退市制度中,当新股供给增加,股市流动性被稀释时,要引导资本追逐优质企业,而不是玩“递包裹”。再次,在资本和金融开放方面,要尽快与国际接轨,降低外资进入壁垒,加强监管渗透,严格控制金融风险交叉感染。
中国证券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安宋庆认为,要实现从审批制向登记制的转变,证券业需要科学、积极地认识这一转变,围绕保荐、定价、承销三大能力的形成和提升,自觉构建有效的发行人质量约束机制,真正成为进入的第一道防线。
多渠道增加直接融资比重
2020年,a股市场再融资规模包括增发、配股、可转债将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要提高直接融资的比例,不仅要依靠a股市场,还要依靠债券市场、场外市场等力量。
在场外市场,私募基金为企业发展注入“活水”。
企业信用债券是企业直接融资的重要渠道。近年来,中国企业信用债券市场发展迅速,市场参与者和产品不断丰富,规模位居世界第二。
易会满指出,要提高直接融资比例,科学把握各级证券市场定位,完善各部门差异化制度安排,继续规范私募股权和风险投资基金发展,进一步推动债券市场创新发展,积极稳妥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努力形成功能互补、有机联系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畅通多样的退出渠道
与全面实施股票登记制度相对应,配套退市制度应继续完善。易会满指出,要进一步畅通多元化退出渠道,加强优胜劣汰。
风统计显示,截至2020年12月30日,a股市场退市公司数量为126家,其中2020年退市16家。中国证监会上市部副主任蒋孝勇表示,一些丧失继续经营能力的公司和严重违法违规的公司没有“全部返还资金”,不仅影响资源配置效率,还带来风险,扰乱市场秩序,损害监管公信力。未来退市常态化将成为大趋势,一批劣质股公司将加速及时退市。
2020年12月14日,沪深两市修订了《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 《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等一系列配套规则,标志着新一轮退市制度改革的到来。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所所长田表示,退市制度改革是中国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关键之一。资本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平台。只有优胜劣汰,进步发展,才能促进价值投资,优化资源配置。注册制是打开市场,将资源配置决策权回归市场的“入口”。市场平台能否高效运作,清正廉明,奖优罚劣,也取决于“出口”能否打开,让劣等公司及时退出市场。
潘鹤林认为,注册制降低了企业的融资门槛,但市场的总流动性有限,上市公司之间必然会出现流动性竞争。退市制度需要进一步改革,优化配置和引导。
中山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湛在谈到未来完善退市制度的方向时表示,应充分借鉴成熟的市场经验,逐步形成注册退市、转让退市、强制退市、并购重组退市等多元化特征的退市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