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树枝上有8个果子,每个果子两个半,一共两斤。”兴华国际第一家庭农场的农民张学志(音译)一边数着树上的果实,一边开心地测量着今年的收成。下个月,这批杏子将逐渐成熟,采摘游客络绎不绝。
这是成都市青白江区傅宏镇兴华村。村子所在的地区大约有20000亩杏树。是四川最大的优质杏种植基地,也是成都及周边地区唯一的杏花观赏旅游区。每次杏花盛开,杏果成熟,这里的游客肩并肩,杏果被摘下来,在树上卖完。
“几年前不是这样的。”72岁的村民欧说,村里的土壤和气候非常适合。以前村民也种柑橘、柚树、金梨、丰水梨等水果,但各种都不规模化,产量不高,卖不出价钱。
村党支部开始系统规划,带领群众走出去,请进来,邀请温江农业学校和成都农业科学研究所的专家来村里参观指导。该村根据土壤、日照、温度等自然环境条件,引进了科泰杏、金太阳杏、红味杏等水果新品种,首批种植200亩。
欧洲第一批种植新品种,三年后结果,效益不错。其他村民纷纷效仿。到2006年,杏花村的杏树种植面积扩大到5000亩,有桃、梨、橙、柚、葡萄、樱桃等水果数千亩。村里的水果年产量达到100多万斤,还有几个农舍。这一年,全村的人都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2011年,兴化村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20世纪90年代后,张学志在这片果林中长大。毕业后,他一直在想家乡的这片果林。2018年,张学志回到家乡,与企业合作,开始了对家庭农场的新探索。
张学志继承的10多英亩土地从群众手中转移过来,种上了杏树。但是树龄已经到了20年,产量还不如满果期。
“又断了?没有!”张学志在全省青年农民培训中学到的知识使他意识到可能有更好的办法。他邀请了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的专家进行实地考察和研究指导,决定对这片老林进行优化改造。
经过仔细观察和研究,张学志发现古树高达七八米,只有在日照充足的树冠上才能开花结果,产量很低,不利于游客采摘。他做的第一件事是让老树变矮。砍树很容易,但是光秃秃的树干已经进入休眠状态。如果不采取措施,只有一圈的部分能够长出新芽。树干上怎么才能长出新芽?
“打破睡眠就是让树干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结束休眠;刻芽就是把新芽上面的皮层剪掉,这样营养主要流失到新芽上……”起初,张学志天天蹲在果林里做实验,边做边学,最后让老树长出一丛丛新芽,并成功矮化。
接下来的问题是保证新芽和果实,提高果实品质。张学志说,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确保营养充足和均衡,并且营养准确地输送到水果中。他分析土壤成分,并根据需要补充肥料;在林下播草籽,长出茂盛的小草;精心修剪剪叶,仔细研究树形,根据光照方向、枝叶密度、预期挂果位置等因素综合考虑修剪.
2020年,矮化的老树将成功结果,大小均匀,含糖量高,果实多。今年,记者看到,厚厚的旧树干上长满了树枝,硕果累累。张学志说今年,五分之四的水果变薄了
现在,这个家庭农场已经被列为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农场,村民们见到都羡慕地叫他“张老师”。他们期待在“张先生”及其家庭农场的示范引导下,杏花村的杏花会越开越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