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中宣部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八大以来水利发展成就。
水利部农村水利水电司司长陈明忠在发布会上介绍,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推进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水利部会同各个地方大力实施农村供水工程建设,累计完成了农村供水工程投资4667亿元,解决了2.8亿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问题,巩固提升了3.4亿农村人口的供水保障水平。
陈明忠表示,十八大以来我国累计投入了中央资金约1500亿元,用于灌区的建设和改造,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也为端牢中国的饭碗奠定了坚实的水利基础。
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84%
“广大农民祖祖辈辈肩挑背驮才能吃上水的问题历史性地得到了解决。”陈明忠在发布会上说。其介绍,我国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了84%,比2012年提高了19个百分点。
陈明忠从四方面介绍了我国解决农村饮水问题的进展和成效。一是建立了完备的供水工程体系。到2021年底,全国共建成农村供水工程827万处,可服务人口达到9亿人。
二是坚决打赢了农村饮水安全脱贫攻坚战。全面解决了171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许多贫困地区的农牧民群众生活都实现了从水桶到水管的进步。
三是告别了介水疾病的困扰。妥善解决了975万农村人口饮水型氟超标和120万苦咸水改水问题,农民告别了饮用高氟水、苦咸水的历史。
四是健全了管理责任体系。农村供水全面建立了地方人民政府主体责任,水行政主管部门行业监管责任和供水单位运行管理责任等“三个责任”体系,农村集中供水工程也全面定价收费,工程的长效运行体制机制不断得到完善。
陈明忠表示,接下来水利部还将继续加大力度,推进农村供水保障工程建设,不断提高农村供水保障水平。包括加强农村饮水安全状况的全面排查和动态监测,保持饮水问题动态清零;加快推进规模化供水工程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实施农村供水水质提升专项行动等等。
灌区骨干渠道长度可绕地球10圈
我国大中型灌区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主战场,粮食要稳产、高产,灌区的建设极为重要。
陈明忠在发布会上表示,目前全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的54%,在有效灌溉面积上生产的粮食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75%以上,生产的经济作物占全国经济作物总产量的90%以上。
陈明忠从以下四方面介绍十八大以来我国灌区建设和改造成效。
一是建成了相对完善的蓄、引、提、输、排工程网络体系。全国现已建成万亩以上的大中型灌区7330处。建设和配套改造了一批渠系及配套建筑物、灌排泵站、渡槽、排水沟等一系列骨干工程,仅骨干渠道的长度现在达到了40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10圈,灌区内农田实现了旱能灌、涝能排。
二是促进了农业节水,灌溉用水效率显著提升。全国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由2012年的0.516提升到2021年的0.568,年节水能力达到480亿立方米,相当于1.3条黄河的年供水量,也相当于10个密云水库的库容。
三是新增改善了耕地灌溉面积。累计恢复新增灌溉面积达到6000万亩,改善灌溉面积近3亿亩,有效遏制了灌溉面积衰减的局面。全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从2012年的9.37亿亩增加到现在的10.37亿亩。
四是提高了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新增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大概300亿公斤,大中型灌区农田亩均单产比改造前平均提高了约100公斤,亩均产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5到2倍。
陈明忠表示,下一步,水利部还将结合国家水网、重大引调水和骨干水源工程建设,谋划再建设、再改造一批灌区,进一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坚强的水利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