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下午,在德勤光谷20强企业家闭门交流沙龙上,面对吸纳优秀营销人才困境,武汉美格科技总经理蔡双双发出了感慨。
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应届大学毕业生人数达到1076万,同比增加167万。然与之相对的却是,武汉不少企业直呼“招人难,留住人也难”。
德勤武汉办公室主管合伙人范宏彬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分析,究其原因,是在于人才供给端和需求端的不匹配。人才供需不匹配,存在结构性矛盾,“企业需要有经验、有实践能力的一批人,但大学生普遍社会工作经验不足,需要多加锻炼”,以现有人力资源水平和人才结构难以满足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
给不出的高薪
随着中部地区疫情防控形势趋于平稳,国际、国内人才回流武汉趋势明显,2021年武汉新增常住人口120.12万人,在全国位居第一。
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人才回流促使武汉迎来经济发展新机遇。根据智联招聘和泽平宏观在今年5月联合发布的《2021年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100强》,武汉在全国100强城市中排名第9位,较去年上升两位。
睿健医药创始人魏君正是一位归国留汉创业的医学博士。她介绍,武汉虽然并非生物医药产业集中发展区域,但随着人才回流武汉,公司团队自去年底至今年上半年初,迎来了大量北京、上海、苏州等地的回流人才,目前团队中博士比例已占到1/8。但同时,魏君也坦言,“在武汉本地招人有点困难”。
事实上,武汉市不少企业都面临人才匮乏问题。飞恩公司总经理王小平称,公司管理人才梯队明显不符合公司业务拓展增速,“公司面临很好的发展机会,却不知道怎样解决管理人才匮乏的问题”。
不同于上述公司面临管理人才匮乏困境,蔡双双则面临销售人才匮乏的状况。“钱可以给,但人不好找,想给高薪都给不出去。”面对该现状,蔡双双称公司试图采用“合伙人模式”解决这一问题,其可行性仍待考察,但无论何种模式,人才不足困境仍亟待解决。
除了管理、销售等商科人才之外,作为高新技术企业云集的中国光谷,在高科技创新人才方面则有更广阔的需求。就在前不久,武汉东湖高新(5.610,0.08,1.45%)区发布“招才令”,80余个岗位来自光谷激光、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数字经济、创新药等五个特色产业,绝大多数岗位面向科技创新人才,这些岗位的年薪大多超过100万元。
留住人才更难
“人招进来,好不容易培养起来,过两年又走了。”不少企业面临人才培养周期长、成本高,但对于员工培养成才后又留不住人的现象难以自我纾困。
对此,四方光电(170.000,1.24,0.73%)董事长熊友辉认为,留住人才更直接的、更具有竞争力的方式还是薪资水平的提高,但薪资水平的提高往往需要相应的战略支撑。
范宏彬也强调,要切实了解人才的真实需求,提高薪酬待遇及水平。“当然,收入提高只是一方面,但钱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事实上,当代青年人就业择业时提出了薪资以外的更多期待。范宏彬坦言,要给员工好的工作愿景,包括工资增长预期和良好的社会地位预期等,还要为员工提供优良的居住环境,重视与其一同工作的合作伙伴……从不同路径把人才固定下来。
对于高成长企业所面临的人才供需困境,范宏彬建议企业“校招”和“社招”两头抓。一方面企业通过“校招”从零开始培养年轻人,以定制化技能来匹配公司需求,采用不同路径“想方设法”培养人才、留住人才,让人才融入企业环境;另一方面依靠“社招”,招聘富有工作经验,能更好满足公司需求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