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北京青年报报道,北京市民政局养老工作处副处长王小兵表示,此举是为解决北京通-养老助残卡使用不方便、失能补贴消费网点少、失能照护产品种类和服务不足等困扰老年人的“烦心事”,让失能老年人及其家庭拥有更多的消费选择。
王小兵表示,原来可刷失能老年人护理补贴的养老服务商只有1600余家,而本次政策放开后,失能老年人护理补贴可在全市范围内的北京通-养老助残卡专用POS机使用,覆盖全市1.1万余家养老助残服务商,包括大型商超、社区便利店、药店、餐饮企业及养老服务机构等等,选购所有在售商品与服务,该账户不过期、不清零。
多位养老行业专家对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表示,北京市这一举措的出台,一方面有促进消费的大背景在,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目前真正提供给老人的失能照护服务供给还不足够。
取消限制,给了失能老年人及其家庭拥有更多的消费选择,但与此同时,如何确保补贴用在失能老人照护上?甚至,如何确保,给老人的补贴能够用在老人身上?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北京市老年学和老年健康学会会长黄石松坦言,这个矛盾一直都在。之前为了保障发的补贴可以用在老年人身上,所以限制使用单位,但是限制的情况下,也出现了一些服务价高、质量又无法保障的情况。所以有一部分老人也反映,不如放开了,随意使用。
“我个人认为,既然是失能照护补贴,从逻辑上而言还是应该用在失能照护服务上面。”上海市老龄研究中心原主任、上海市养老服务行业协会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殷志刚表示,如果失能照护服务供给不足,可以将服务拓展到所有与失能照护直接或者间接相关的服务领域,譬如拓康复辅具的租赁等康复领域等。但是完全放开,扩展到商超、餐饮等领域,就背离了解决老年人失能照护问题的初衷。
黄石松也指出解决失能老人照护的问题,从根本上而言还是要依靠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完善,就像现在的医保,对哪些可以走保险支付、支付比例是多少都能有一个明确的规定。
据了解,作为全国率先开展长期护理保险试点的城市,目前上海市对于失能老人的补贴主要依靠长护险来实现。与此同时,针对老年人发放的综合津贴则会发放到指定的敬老卡里面,可以用于多方面的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