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监管引导下,多家股份行发现,自去年年中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宣布优化存款利率自律上限以来,银行长期利率普遍下调。从调整幅度来看,部分银行从去年底开始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多家大行的三年期利率从3.85%降至3.25%。
引导存款利率下调,不仅为银行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提供了自由空间,也为银行利差提供了支撑。浙商证券4月16日发布研究报告指出,此次通过鼓励部分中小银行下调存款利率浮动上限10bp并与MPA考核挂钩,有助于改善存款竞争压力,引导存款成本行业下行,支撑利差。
“目前四大行的存款定价上限与其他银行相比,活期低10bp,定期低25bp,定价下行弹性相对较小。”该机构表示,考虑到当前和短期存款定价下行空间有限,假设四大行一年期以上存款定价下降5bp,其他银行下降10bp,静态计算可改善银行利差约0.9bp,其中中长期存款占比相对较高的中小银行利差改善潜力较大。
从已公布的2021年银行财报来看,受存款成本相对刚性、贷款收益率下降高于存款成本率的影响,去年上市银行净息差普遍收窄。普华永道近日发布的44家上市银行2021年年报显示,2021年,工、农、中、建、交、邮六大国有银行净息差均较上年收窄0.06%;其中,股份行和城商行净息差分别收窄0.03个百分点和0.03个百分点。
“目前,经济正处于恢复增长期。从整个国家和货币当局的角度来看,需要引导市场利率下行,以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从国家政策层面和近两年的经济面来看,整个银行业的息差会逐年下降,这可能是所有银行业的共同问题和话题。”光大银行行长傅在今年的业绩发布会上说。
兴业银行计划财务部总经理赖福荣也表示,2022年,银行息差仍将面临收窄的压力。比如,资产端新增贷款定价依然难以提升,负债端竞争激烈,存款成本依然刚性。
稳定债务成本
事实上,监管的这一指导意见也符合市场预期。国泰君安宏观研究团队曾预测,未来下调存款利率的路径,一是大额存单、部分创新型存款产品和长期存款的调整会更明显;第二,存款利率的下调将更加温和。"这种上限降低的最终效果可能是“多次”和“小幅度”的降低."
在央行上周宣布全面下调RRR后,该监管鼓励中小银行存款利率浮动上限下调的消息也给银行带来了进一步降低债务成本的信心。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3月末,本外币存款余额249.74万亿元,同比增长9.9%;3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243.1万亿元,同比增长10%,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去年同期高0.2个和0.1个百分点。
一些资深银行家告诉中国记者
今年1月,央行副行长刘国强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也表示,稳定存款市场的竞争秩序非常重要。“因为如果对存款的竞争是无序的,存款的利率就会特别高。”他直言,穷的、管理差的银行,因为拿不到存款,就用高息诱惑老百姓存款,这样就会提高存款利率,其他银行也要跟上。整个银行存款顺序或者说存款的利率水平会由差的银行主导,所以存款顺序很重要。
刘国强指出,如果存款利率过高,就很难降低贷款利率和企业的融资成本。“所以我们下大力气维护存款市场秩序,稳定银行负债成本,促进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步下降。”
日前,中国证券投资公司的研究报告也指出,银行负债成本的降低将传导至贷款的向下定价,从而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虽然最终不会带来银行净息差的上行,但先降低银行负债成本,有助于其保持净息差的稳定和基本面趋势的稳定。这次中小银行存款的上调和下调,对存款较高的银行会更有利。”
告别高息,提升存款服务竞争力。
近日,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召开会议,鼓励中小银行下调存款利率浮动上限。目前已有多家股份行下调3年期存单利率,其中兴业银行、民生银行从3.55%下调至3.4%,招商银行从3.2%下调至2.9%。
2020年以来,为支持经济复苏,银行业不得不承担惠及实体经济、降低综合融资成本的社会责任,实现存款端的微调成为亟待克服的障碍。因此,前期监管层采取了限制异地存款、整顿档案计息等创新存款产品、减少结构性存款等一系列措施,消除银行间抢存的内在压力,随后通过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引导银行多次下调中长期存款利率。
2021年6月,央行指导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将存款利率自律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浮动倍数改为加一些点。此次优化后,国有银行普通定期存款利率上限为50个基点,其他银行为75个基点。
在这次会议上,监管主要鼓励中小银行降低存款端利率。也是服务中小微企业的重要金融力量,中小银行下调中长期存款利率有利于降低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尤其是中长期融资成本。
对银行而言,短期来看,监管引导存款利率下调,有利于缓解银行负债成本;长期来看,由于银行存款的财富管理属性日益突出,收益竞争力的减弱可能造成存款向基金、理财等产品迁移,尤其是对中小银行影响较大。
在存款利率下调过程中,为避免出现存款大搬家的情况,各银行需努力提高综合服务能力,增加结算资金等低成本资金沉淀,通过表内外业务,提供给客户全生命周期的综合金融服务,以贷引存、以债引存,提高活期存款占比。尤其是中小银行,在失去高息“弹药”后,更需要发挥自身优势,错位竞争,提供差异化金融服务,提高存款服务的市场竞争力。
值得注意的是,资管新规实施后,银行理财产品打破“刚兑”向净值化转型,加之当前市场行情波动较大,要找到能够替代银行存款的理财、基金产品并不容易。一些追求保本保收益的储户开始转向一些高息存款产品,但这些产品踩在异地揽储的监管边缘,其中还有一些是通过贴息等违规行为实现高息的产品。需提醒储户切莫被高息蒙蔽,选择合规产品、经营状况良好的金融机构才是保障资金安全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