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电 记者15日从青海省地质矿产勘查部门获悉,近年来,地质学家首次在柴达木盆地划分出盐类矿物类成矿单元,建立了一系列盐类矿床。在这一新理论的指导下,初步估算新增潜在资源经济价值超过1000亿元,其中新增氯化钾潜在资源2.35亿吨。
柴达木盆地位于中国西部,是青海省盐湖和钾、钠、镁、锂等盐类矿产的主要分布区。20世纪50年代以来,丰富的地质找矿成果奠定了柴达木盆地“聚宝盆”的地位。目前,青海正在这里打造世界级的盐湖产业基地。
据悉,上述研究项目是青海省官方资助的“青海学者”专项。该负责人介绍,上述研究项目首次以柴达木盆地新生代构造地质环境为基础,突出盐矿物原理,综合分析含盐矿物的岩相、古气候、水文条件,结合最新找矿成果,首次将柴达木盆地划分为5个级成矿单元。
同时,根据盆地各构造单元不同的矿产资源分布特征、成矿时代、矿床类型、矿床规模和资源量,首次建立了2个成矿系列、6个成矿亚系列和15个矿床类型。根据柴达木盆地区域构造演化与成矿的关系,以成矿系列为基础,以成矿单元为横坐标,成矿年龄为纵坐标,建立了柴达木盆地矿床成矿谱系。
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该研究项目的实施,解决了制约该区找矿评价的一些关键科技问题,形成了一批知识产权。
据项目承担者青海省柴达木综合地质矿产勘查院副院长韩光介绍,以上述研究建立的柴达木盆地盐类矿产成矿模式为指导,柴达木盆地马海、雪花陶等地区相继扩大了砾孔卤水钾盐矿资源规模,增加了钾锂资源储量。在胡亚构造、红三汗4号构造、罗岩山构造等发现了富锂、富硼、溴碘卤水资源。对新增潜在资源进行了初步经济估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