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电 记者7日从山东省人民政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山东省“十四五”应对气候变化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为应对气候变化,碳排放大省山东将利用沿海盐沼、海草床、藻类和贝类养殖等蓝碳资源,推进海洋碳汇建设和增汇行动。
山东作为碳排放大省,火电、钢铁、电解铝、炼油等高碳行业企业众多,应对气候变化压力很大。在生态碳汇方面,该省在提高森林、农田、湿地碳汇能力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海洋大省的优势,向碳储量大、储存时间长的海洋碳汇努力。
山东省生态环境厅气候变化处处长吴红阳表示,该省将实施滨海湿地固碳增汇行动,推进盐沼生态系统修复,增加海草床和海藻覆盖面积,提高海洋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同时,探索以近海海洋牧场和深海养殖为重点的现代海洋渔业发展新模式,高水平建设海洋牧场示范区。
003010提出,山东还将开展滨海湿地、海洋微生物、海水养殖等典型生态系统碳汇储量监测评估和固碳潜力分析,探索建立蓝色碳数据库。此外,我省将积极探索区域碳普惠机制,支持威海探索建设蓝色碳交易平台,推动海洋碳汇由资源向资产转化。
绿色低碳能源发展是推动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和碳中和目标如期实现的关键。山东省能源局副局长王福栋表示,该省将利用滨州、东营、潍坊等沿海地区的盐碱滩涂,建设一个同景、储运、综合智慧、产业融合、生态友好的10千瓦清洁能源基地,打造“黄河下游绿色能源带”。
《规划》提出,山东还将以渤中、南半岛、北半岛为重点,推进海上风电规模化发展,建设10千瓦海上风电基地,推进环渤海、沿黄海两个10千瓦海上光伏基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