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6日,深圳主板市场和中小板市场合并一周年。合并一年来,深圳主板市场功能完善,创业板市场定位更加准确,科技创新型企业承载能力显著增强。随着市场制度简化、相关规则简化、指标体系调整,企业上市更加便利,投资者的估值逻辑也发生了深刻变化,有利于增强深圳市场的吸引力,充分发挥资本集聚和创新引领的功能。
2021年4月2日,两板合并前,深交所主板上市公司468家,总市值98210.8亿元;中小板上市公司1004家,总市值133775.25亿元。创业板上市公司926家,总市值104981.08亿元。合并后,深市主板公司1472家,总市值超过20万亿元。取消了中小板这个层级后,主板的地位更加鲜明,发行上市功能恢复,主板更像主板。同时,创业板作为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平台,实行差别显著的发行上市标准和注册制,与主板形成交错互补的发展格局。
在新的市场布局下,拟上市公司可以更明确地确定自己的定位,更容易找准市场板块的定位,消除过去遇到的一些误区;投资者可以根据新的市场定位和企业的实际情况,更准确地评估上市公司的价值;中介机构、交易所等的工作线。也相对简化,有助于突出主题,提高工作效率,实现股市与实体经济更好的对接。两家交易所的合并,为深交所完善市场功能、市场结构和定价机制创造了有利条件。
截至2022年4月1日,主板市场上市公司1493家,总市值221789.16亿元;创业板上市公司1126家,总市值117478.01亿元。在主板创业板新格局下,主板上市公司数量比创业板慢。第一,创业板的上市资源相对比主板丰富;二是受经济下行压力和过去一年市场走势相对疲软的影响,企业整体上市意愿减弱。看市场结构、机制、功能调整的效果,不应止于当前,还要看长远。在主板创业板新格局下,深交所的资本聚集效应和服务实体功能得到深度拓展,两翼齐飞的势头已经形成,即创业板继续吸引高科技领域和成长型创新创业优质企业上市,主板市场一方面服务相对成熟的优质企业上市融资,另一方面促进存量资源优化。两板合并以来,深交所主板国企实施了24次单一资产重组,交易金额1940.6亿元;深交所积极服务国企改革战略,与87家央企集团建立多元化对接机制,务实推进一批改革项目。
历史总是一段一段发展的,也是在曲折中不断前进的。深圳主板和中小板合并是历史的选择。2004年,深圳证券交易所推出了中小板市场,为创业板市场铺平了道路。中小板是最早完成股权分置改革并实现全流通的市场板块,为资本市场的市场化改革做出了积极贡献。
两板合并不仅是深交所的事情,也是中国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部分。要以全局的眼光看待多层次市场改革发展,进一步规划和推进各个层面的机制建设,如上交所主板的科技创新板、深交所主板的创业板、北交所新三板、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等,进一步提升市场整体效率。坚持各级市场突出特色、错位发展,使资本市场成为推动科技创新和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