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种举措,是在深化“简政放权、加强监管、改善服务”改革,推动人才分类评价体系不断完善的背景下,相关部门为人才成长提供更广阔空间,保护就业创业活力的举措。也是市场化、社会化人才技能评价机制改革的必然趋势。如果山寨职业证书乱象丛生,势必损害职业技能等级鉴定的权威性,给相关行业的人才准入和人才评价机制带来混乱和冲击。
近期,新职业职业资格和职业技能等级培训、评价、认证工作在一些地方引发了乱收费、滥认证等诸多乱象。3354据《半月谈》年3月21日报道,人社部近日发出通知,对面向社会开展与技能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相关的技术技能培训评价认证活动开展专项治理,重点检查培训超出办学许可范围或无办学许可的;非法发放或伪造证书,甚至未经培训或培训直接发放证书;恶意终止培训、套取资金等。学科培训机构、评估机构将被列入“黑名单”。
到2021年底,电工、美发师、机床装配、调整、维修工人等具有较高职业和社会通用性的技能人才职业资格退出国家职业资格目录,相关人才评价权由政府主管部门下放给用人单位和社会评价机构,由其负责具体操作和颁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然而,一段时间以来,一些技能培训评价认证单位“挂羊头卖狗肉”,有的无证开展培训,有的未经考核就发放证书,有的终止培训不退还培训费。类似的乱象损害了技能人才评价机制的声誉。
第一,与供需失衡有关。一方面,近年来新职业不断涌现,从业者急需“身份证明”打开职业发展空间,但有资质的发证单位和社会机构有限。另一方面,相关人才评价权下放后,并非所有用人单位都有资格开展人才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部分培训机构受利益驱动,往往存在不考试、走过场发证等不规范行为,给该领域的规范发展带来不确定性。
二是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与新职业的其他制度和新职业的快速发展存在一定的脱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分批公布了56个新职业,其中一些职业技能标准和评价机制尚未制定和颁布,而另一些已经制定和颁布的职业技能标准和评价机制由于处于发展初期,未能发挥良好作用,导致一些培训机构钻空子。比如与新职业“碳排放管理员”相关的证书就有上百个,发证单位涵盖培训机构、大型企业、行业协会等。
好的不能读,不能让山寨职业证书的乱象“堵”住简政放权改革。无论是下放相关人才评价权,还是开展山寨职业证书专项整治行动,还是近期降低或取消测绘业务、城乡规划业务等13项准入职业资格考试的工作年限要求,都是在深化“简政放权、加强监管、改善服务”改革、推进人才强国战略的背景下,有关部门为人才成长提供更广阔空间、保护就业创业活力的举措。
职业证书是对相关行业从业人员的技能认可。从某种意义上说,培训和认证的秩序和公平关系到劳动和奋斗的意义。让每一个劳动者的付出都得到尊重,被赋予意义,让每一个劳动者在公平竞争中实现“自我增值”,这也是相关改革的应有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