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电 又是一年春茶飘香。在长三角南翼,杭州湾南岸,浙江绍兴的茶农们正忙着采摘明前的茶叶。记者观察发现,茶厂机械化、茶园数字化、智能采摘等新元素凸显,有助于提升茶叶品质,增加茶企和农民收入。
绍兴产茶的历史始于东汉。它是中国最早的早熟茶区之一,也是中国当代茶圣吴觉农的故乡。七山一水两田,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孕育了越乡龙井、大佛龙井、平水日珠、前港柏慧等众多绍兴茶品种。2020年,绍兴被国际茶叶委员会授予“世界绿茶核心产区”的美誉。
在绍兴市上虞区天香茶叶现代农业园,连片的茶树露出新芽,茶农提着茶筐采摘嫩叶。茶园占地500余亩,有乌牛早、龙井等十余个品种。预计今年可采摘名茶4000公斤左右。
据园区负责人介绍,去年,园区投资100多万元对茶叶加工车间进行改造,实现了茶叶从摊放、杀青到调味的全流程自动化,“使整个茶机高度统一,特别是香气和滋味方面。”
平日铸茶是绍兴市柯桥区的特产。它曾被称为贡茶。今年最贵的茶叶能达到一万元一公斤。分析表明,该地区名优茶叶自动化加工生产线的全面推广,帮助茶企统一了加工标准,也造就了平水日抛茶的良好品质。
目前,在浙江省科技强农、机械强农的“双强行动”趋势下,许多新技术在绍兴茶园得到了广泛应用。
日前,在位于绍兴市越城区的绍兴玉茶村茶叶有限公司的茶园里,30多名采茶工正在采摘第一批春茶。茶园相关负责人说,“一天能摘100斤左右。”
据了解,“玉茶村”在国家茶叶标准示范区有近万亩茶园,其中3500多亩在核心区。近年来,探索了从田间、生产到溯源的全过程数字化,构建了绿色茶园防控体系。通过45个红外夜视数码设备,采集土壤水分、湿度、温度等环境参数,以及病虫害的活动频率。
“未来,我们将与国内研究机构密切合作,使生产效率更高,茶产品质量更高。”绍兴县玉茶村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志荣说。
在绍兴市嵊州市,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嵊州茶叶综合实验基地正在建设茶树新品种数字化鉴定基地。该基地集茶树资源保存、品种选育、新品种示范、新技术推广等功能于一体,将成为集茶树、土壤、气象于一体的智能监测平台。
新技术不仅有助于茶叶的生长、培育和生产,还用于采摘过程。近日,在嵊州三街,科研人员正在调试著名的采茶机器人,它能准确识别茶树的新梢新芽并进行采摘。
据了解,此次落户嵊州茶园的“智能采茶师”是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与浙江高校联合攻关的技术装备问题的缩影,旨在探索“智能采摘”、“智能耕作”、“茶园管控”等茶叶领域的难题。据该负责人介绍,目前,这项技术正在341亩茶园进行试点推广。当技术完全成熟后,将在嵊州大范围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