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场持续震荡调整,市场赚钱效应不佳,公募基金发行再次进入“冰点期”。数据显示,今年1月,公募基金仅发行了1188.2亿份,与去年12月相比大幅下降。2月以来成立的35只基金总发行份额仅为171.35亿份,为2019年2月以来最低。
增量市场增长乏力,存量基金表现不乐观。市场风格突变后,包括众多明星基金在内的绝大多数股票型基金“跌个不停”,投资者损失加大。
今年已有三只基金发行失败。
2月公募基金发行有多冷?截至2月21日,2月以来共有35只基金成立,总发行份额仅为171.35亿份,较1月的1188.2亿份大幅下降。上一次月度发行份额不足200亿份,还是在2019年2月;从平均发行份额来看,2月份以来35只新成立基金的平均发行份额为4.9亿份,较1月份的8.03亿份大幅下降,并创下2018年8月以来的新低。
此外,截至2月21日,2月以来无一只规模超过50亿元的爆款基金成立,发行规模最大的基金多为债券型和偏债混合型基金,股票型基金发行进入“寒冬”。
在这种市场环境下,集资失败的案例也时有出现。近日,平安基金发布公告称,平安中证港股通消费ETF发行失败,这是虎年第三只发行失败的基金,三只基金募集失败仅相隔6天。
根据公告,该基金产品于2021年11月18日开始募集。截至今年2月17日,基金募集期到期。因本基金未能达到《平安中证港股通消费主题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基金合同》(以下简称《基金合同》)规定的基金备案要求,本基金《基金合同》无法生效。基金管理人将根据《基金合同》的相关约定对募集资金进行处理。从投资范围来看,本基金投资于在香港股票市场上市的股票,以标的指数成份股和备选成份股(包括存托凭证)为主要投资标的,少量投资于部分非成份股和债券。
羊城晚报记者注意到,除了平安基金,近期还有两只基金产品募集失败。2月12日,中银证券郑国新能源汽车电池ETF募集失败;2月16日,通泰基金旗下通泰共享混合基金募集失败。此外,截至目前,已有近40只基金选择延长募集期。
对此,业内人士指出,在当前a股市场的震荡行情中,包括新能源在内的热点板块不断调整,相关基金产品的表现也不尽如人意。这是导致投资者情绪低落,认购资金热情降低的重要因素。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也指出,新基金发行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主要与市场环境有关。但也要看到,基金发行失败也有其自身原因,如发行渠道、基金合同、基金公司品牌、基金经理过往业绩等。这些都会影响发行规模。
爆款亏了不少。
在基金发行遇冷的当下,近两年基金高速发展中脱颖而出、吸引大量投资者购买的明星基金表现如何?
据不完全统计,在2020年7月至2021年底的一年半时间里,共有245只主动股票型基金的首次募资规模超过30亿元。从上述基金的表现来看,截至2022年2月15日,仅有42只基金成立以来仍获得正收益,占比不足两成。
与之相对应的是,有多达125只基金自上述期限成立以来亏损超过10%,33只基金自成立以来亏损超过20%。
市场好的时候,大型基金公司往往是基金发行的绝对主力。从上述爆款基金成立以来的表现来看,18只中买之前信心涨,买之后跌的很疼。这是最近很多基民的心声,也让他们疑惑为什么基金业绩一买就开始“变脸”。这比翻书还快。
值得注意的是,有分析认为,在基金公司的宣传中,往往只呈现基金业绩光明的一面,投资者看不到投资的全貌。在介绍基金经理时,往往会选择有利于营销的时间节点,给投资者带来超高收益的错觉。
比如一个基金经理正在发行新基金,在介绍过往业绩时,总会以2021年末的市场高点为终点。投资者不知道的是,如果最新的日期到了,经过今年的下跌,其长期表现将大打折扣。另外,管理3年以下甚至1年以下的基金,会以年化收益率来宣传。
此外,据上海一位基金分析师透露,绝大多数基金经理并不具备获取Alpha的能力,较好的业绩来自Beta市场。但在基金公司的宣传中,往往将其包装成可以获取超额收益的股神。“投资者关注的最重要的指标是业绩,这也导致了基金公司造星运动的盛行。很多公司把主动型基金变成了主题型基金,靠极端操作赌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