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从市场获悉,斯特酒已正式开始竞标“天宫1972”产品经销权,从内外拓展渠道,推动新品快速落地。有经销商表示,“这两年,斯特酒在中高端产品上的表现更加稳定,以斯特十五年为代表的产品,口碑和销量双丰收。”
经过70年的发展,从近百人的国有樟树酒厂,到拥有近3000名员工的知名白酒企业,斯特酒一直以特香型白酒的传统酿造工艺和“差异化”定位,获得多项国家级荣誉,成为特香型白酒的代表品牌。
硬件实力突出,稳步进军全国市场
优质的酿酒基地和生产能力是白酒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石。思特酒公司拥有左盐源、成盐源、葛灶山三大酿酒厂,总占地面积3000多亩,生产能力6万千升。有7个手工车间和4个机械化生产车间,共有11个酿造车间,为酿造特殊风味的葡萄酒而不断运转。这也是四特酒“一口三味,清香纯正”的味觉密码。
在高效酿酒实力的基础上,思特酒还拥有强大的储酒实力,拥有地下酒池、陶坛酒库、不锈钢罐等大型储酒容器。2021年1月,四特酒9.6万千升1万吨酒罐共同体形成,标志着其储酒硬件实力迈上新台阶,总储酒量突破11万千升。
同时,斯特酒也将细节做到了极致。为了防止酒精溢出,工作人员将定期检查和管理葡萄酒储存的密封性能,这将为斯特酒所有产品的良好生产和运营提供坚实的保障。
正是因为这种匠心精神和对品质的严格要求,斯特酒早在1988年就获得了国家质量银质奖,此后多次获得江西省科学进步奖,其酿造技艺被列入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寻味祚延园,破解“12353”工艺密码
江西是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春夏之交潮湿多雨,酒糟的香味会随着季风吹到赣江。依靠赣江水土滋养一个人的斯特酒庄,在岁月的沉淀中,逐渐成长为每一个樟树人舌尖上的浓浓味道。
以前酒糟长期堆在外面,厂内外到处都是酒香。如今,随着国家对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清窖后的酒糟被回收制成有机肥、液肥或饲料,避免了环境污染。秉承一企一土一水的态度,也为优化樟树市城市环境贡献了一份特殊的力量。
除了得天独厚的酿酒条件,从历史和工艺传承来看,江西樟树可以说是酿酒的宝地。樟树市出土的大量新石器时代的陶碗、酒器和殷商时期的青铜器,无不诉说着这里延续千年的酒文化。
思特久秉承“让传统更传统,让现代更现代”的企业理念,不断改进商业运作模式、销售管理和人员培训等。并且在工艺上坚持古酿。四特酒采用的传统酿造工艺“12353”正是来自于千年的历史传承和历代酿酒师的经验总结。
这里的“1”是一种原料,即未经浸泡、粉碎、固态发酵的全甘珀米。“2”是两种窖藏材料。酒窖四壁采用龙虎山丹霞地貌的红楚条石,窖底铺优质窖泥。“3”指三种大曲原料,即面粉、麦麸、酒糟(酒糟);
近年来,斯特酒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和老酒储备,推出了多款重量级新品,其中超高端老酒“天宫1952”和“天宫1972”两款产品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从人才培养来看,四特酒拥有一支高素质的酿酒师队伍。公司拥有国家级酿酒师2人,省政府特殊津贴2人,高级职称9人,国家级白酒评委6人,省级白酒评委22人,专业技术人员中中级职称54人,硕士21人。团队科研创新能力强,为斯特酒业公司酿造、勾兑、设备部门输送了大量工程和管理人才。
从科研成果来看,斯特酒多次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在质量控制方面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非常重视产品工艺研发,持续加大投入。公司斥巨资改造建设的斯特酒业有限公司检测中心于2018年顺利通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的认可,标志着公司检测技术水平迈上新台阶。
同时,截至2021年3月,斯特酒以68项有效专利和9项发明专利入选专利授权量白酒企业20强和发明专利授权量白酒企业20强名单。
在基础设施方面,四特酒也敢为人先,引进先进生产设备,促使生产运作合理有序,产能得到大幅提升,实现了可持续性发展。
在一位行业分析人士看来,“自建厂以来,四特酒在不断的摸索与发展中,建立了好的体制与管理模式,也在不断地经验总结中,将酿酒技艺提升到了新高度,不仅发挥了知名白酒企业的引领性和示范性作用,更以创新驱动了中国酿酒行业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