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由于可转债市场的波动和a股市场的波动,以追求稳定收益为目标的“固定收益”基金业绩大幅退出。截至2月20日,今年以来表现最差的“固定收益类”产品收益率为-13.52%。部分基金经理通过主动调整股票仓位结构、减少可转债仓位来应对市场变化。
超八成产品收益率为负
今年以来,“固定收益类”产品业绩出现集体回撤,超八成产品收益率为负。Wind数据显示,截至2月20日,今年以来共有71只“固定收益类”产品亏损超过5%,10只产品亏损超过10%,其中7只为可转债基金。
受此影响,基金经理的投资策略发生了很大变化。某公募基金经理透露,在看好新能源行业的投资机会时,将股票仓位提高到权益仓位上限,即40%左右,还配置了部分可转债。但今年由于市场风向突变,他对自己管理的“固定收益”类产品的仓位结构进行了调整,降低了新能源股的仓位,同时增加了与稳增长相关的股票。
考虑到可转债的绝对价格和估值都处于历史高位,部分机构对可转债进行了减仓。中建投基金集合团队表示,2021年底对可转债进行了减仓,目前配置主要是收益风险相对较高的大型金融类可转债。
也有基金经理逆市布局。田弘基金基金经理杜光表示,很多优质券已经跌到了性价比高的位置,这种下跌将被用来调整投资组合。
对市场影响有限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固定收益类”产品(主要包括偏债混合型基金和二级债基)数量达到1074只,总规模约为1.95万亿元。据测算,“固定收益”类产品的平均股票仓位在17%左右。
有市场人士表示,面对业绩回撤,部分“固定收益”产品在股票投资上被动减仓。
大智翔债券基金经理易启坤表示,“固定收益”产品的仓位调整会对市场产生一定影响,但整体影响有限,加剧股市调整的可能性比较小。与权益市场规模相比,“固定收益”产品的权益比例仍然较小。
北京某公募基金经理表示,“固定收益”产品以正年收益为目标,但今年的行情才刚刚开始,因市场短期回调而直接减仓显然不是很合理。
鹏扬基金风险管理部总监杨宏轩也表示,基金经理不会突然减仓。一般来说,减仓时间预计在10个交易日左右,但也会遵守客户利益优先的原则,根据组合规模、持有股票、市场流动性等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固定收益”基金在产品合约层面没有强制股票减仓条款。公司将跟踪基金的日常收益和回撤情况,对回撤幅度较大的产品进行风险提示。投资经理或投资决策委员会将根据市场情况和投资策略决定是否调整仓位。如果确实需要调整,将要求投资经理减少股票头寸。
均衡配置十分重要
市场波动导致“固定收益类”产品遭遇集体回撤,也让很多追求绝对收益的基金经理深刻反思自己的管理策略。
杨红轩表示:“今年市场结构性分化明显,前几年涨幅较大的成长股大幅下跌,但部分‘固定收益’产品在这种市场环境下仍取得正收益。因此,均衡的资产配置和追求高安全边际的投资策略是控制‘固定收益’产品回撤、追求绝对收益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