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储银行近日宣布,计划自2022年2月16日起调整信用卡持有数量:同一客户在该行持有的有效信用卡数量上限为5张(含5张)。
专家认为,“一人多卡”会消耗银行系统的资源,存在无效卡和“睡眠卡”被不法分子利用的风险。未来,银行信用卡业务将进一步从“押马”向精细化运营转型。
部分银行调整信用卡持卡量上限
邮储银行近日宣布,计划自2022年2月16日起调整信用卡持有数量:该行同一客户持有的有效信用卡数量上限为五张(含五张),若达到上限,将无法成功申请新卡,客户可通过售卡方式将名下有效卡数量减少至五张(含五张)以下,并尝试再次申请。
这不是第一家限制同一客户持有信用卡数量的银行。2021年7月,兴业银行宣布将清理个人开立的多个信用卡账户,并限制新开信用卡账户数量。同一客户在兴业银行开立新的信用卡账户时,该行当前正常状态的信用卡总数不能超过8张。
业内认为,“一人多卡”会消耗银行系统资源。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21年12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促进信用卡业务规范健康发展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明确表示,银行不得以发卡数量和客户数量作为单项或主要考核指标,长期“沉睡”信用卡的比例不得超过20%,整改后仍超过该比例的银行不得新增卡。
“过去,银行大力发展信用卡业务,把发卡量作为重要考核指标。”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表示,这方面导致大量无效卡,是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也存在潜在的风险,如无效卡被犯罪分子使用。此外,大力发卡可能会导致降低客户准入门槛、过度授信等问题,增加银行的信用风险。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对于持卡人来说,一定要理性使用信用卡,做“卡神”,而不是“卡奴”。通常,我们应该量入为出,合理消费。不要用多张信用卡去补西墙。信用卡透支必须及时偿还,以免对信用记录造成负面影响。
告别“跑马圈地”时代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信用卡业务作为银行零售转型的重要抓手,经过过去几年的快速发展,已经进入存量竞争时代。
易观国际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末,信用卡使用量为7.9亿张,同比增速为4.5%。13家主要银行同比呈现正增长。全国性银行在卡数上仍有绝对优势,但整体增速放缓并趋于稳定,银行间存在结构性变化。越来越多的银行将重心从发卡转向卡消费和用户管理。
一家股份公司信用卡中心的人士告诉记者,经过前几年信用卡业务的扩张,整体市场已经趋于饱和,进入存量竞争时代。不同的银行对客户有不同的风险偏好和进入门槛。现在所有银行都在调整存量结构,自然会有一些客户流失,也会引入新的客户,通过结构的不断优化来实现信用卡的整体发展。
光大证券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王亦丰表示,从我行角度来看,信用卡是我行引进年轻优质客户的重要抓手,在财富管理、消费贷款等综合零售业务上有很好的探索空间,因此我行未来将继续加大信用卡业务投入,进一步拓展客户多元化金融产品和服务需求,煽动潜在增量客户。
王亦丰强调,中长期来看,消费信贷领域的市场竞争格局将从“蓝海”走向“红海”。未来,客户获取、客户群管理和风险控制将是金融机构竞争力的关键。信用卡也将从“押马”向精细化运营进一步转型,金融科技在拓展客户接入渠道、大数据风险管控、资产质量监控等方面的重要性将更加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