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电 作为经济大省和制造业大省,广东如何在保持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和碳中和?在广州召开的第十二届广东省政协第五次会议上,多位CPPCC委员建议,要统筹考虑广东经济发展阶段、碳排放能力潜力和效率、发展战略布局需要,科学制定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包括加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水平、发展可再生能源、增加可再生能源。
低碳技术自主创新水平有待提高,政策和服务体系建设不够精准,碳中和技术和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不够,产业集群整体竞争力不足.在CPPCC委员看来,以上几个方面是制约广东绿色低碳发展的主要问题。
广东省政协委员刘建平认为,广东要优化政策供给,营造支持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的优良环境。“要提高‘双碳’相关政策的精准维度,在资源环境、人才引进和教育、金融等方面给予精准支持,合理设计减排动态路径。”刘建平说,碳减排不应该是“一刀切”或“运动”。而是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控制化石能源,开展关键技术研究和成果转化,加强绿色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应用和服务体系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刘建平还建议加大绿色金融保障力度,精准服务绿色低碳产业。包括完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和评价机制,制定产业绿色发展专项政策;高标准为绿色企业、绿色项目、绿色技术提供高效的绿色投融资指引,稳步开展碳金融产品交易;探索绿色金融、转型金融、碳金融、气候金融等创新机制,在金融产品和服务供给侧与绿色产业升级产生共鸣。
提案中,民革广东省委建议出台强有力的扶持政策,支持绿色企业技术创新;加快提升产业集群整体竞争力,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作用,加强产业政策支持引导,加快发展产业链供应商集群;发展沿海经济带海洋碳汇技术,加强关键技术研究和试验示范。
广东省政协委员杨森平聚焦粤港澳大湾区绿色低碳发展。在他看来,粤港澳大湾区的生产方式仍然比较粗放,化石能源的比重仍然超过60%。但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与国外先进水平存在差距。此外,大湾区各城市低碳行动步调不一,缺乏统一的政策标准体系和联动机制,部分城市还缺乏引领低碳经济的核心部门,尚未形成共建共享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
杨森平建议,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形成统一的生态环境贸易市场,发展碳交易所交易等区域性生态产品交易平台。此外,建议广东在珠三角地区率先实施碳税试点,研究不同征收场景下碳税方案的合理设计,构建良好的碳税与碳交易协调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