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讯 28日,苏锡常南高速常州至无锡段通过江苏省交通工程建设局组织的竣工验收。
苏锡常南高速常州至无锡段位于江苏省南部,穿越太湖水域,建设沪宁间第二条高速公路,是江苏省“十五射、六纵、十横”高速公路规划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长三角地区的城际交通大动脉。
项目建成后将串联苏锡常三地,有效缓解沪宁高速目前交通饱和的局面,进一步推动长三角交通、旅游、产业一体化,对于建设交通现代化示范区,推进苏锡常都市圈建设,促进长三角一体化,服务“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苏锡常南高速常州至无锡段起于常州前的黄镇,穿越西丽漕河段和新昌铁路,穿越xi至宜都高速公路,经邀请仙山进入无锡马山境内,穿越太湖梅梁湖,止于南泉,连接无锡至太湖高速公路,全长43.90公里(无锡段22.43公里,常州段21.47公里)。全线按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全线共有互通立交7处,太湖、瑶山公路隧道2处,太湖湾服务区1处,清障救援处置点2处,互通匝道收费站4处。其中,全长10.79公里的太湖隧道是目前国内最长的水下隧道,其断面形式为双孔一管廊的折板拱。两侧各孔净宽、净高分别为17.45米、7.25米,中间为管廊。
苏常南高速常州至无锡段建设规模大、施工工艺难度大、安全风险高、环保要求严格,工程建设极具挑战性。施工过程中,太湖隧道采用水下围堰分段施工。围堰内铺设钢板(管)桩总长4.2万米,浇筑混凝土总量200多万立方米,隧道基坑开挖1000多万立方米。
建设者们以“安全、智能、绿色、舒适”为目标,结合5G技术、北斗精准定位、光纤探测、多目标雷达跟踪、光谱探测、大数据分析等技术,通过视觉疲劳唤醒系统、交通事件检测预警系统、智能无级调光照明系统和隧道通风运营节能系统,推动现代高科技与高速公路建设深度融合,将太湖隧道打造成智能隧道。
苏锡常南高速常州至无锡段跨越多个环境敏感区,其中太湖环保要求尤为严格。因此,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建设者全力打造美丽太湖工程,建立贯穿整个建设周期的环境监测长效机制,建设全封闭混凝土供应中心和钢筋加工配送中心,实现生产粉尘和固体废物“零排放”。开展蓝藻定期打捞、增殖放流,实施湖泊补偿,促进太湖生态环境修复;全面引入太阳能、空气能等绿色能源,实施废弃混凝土绿色处理,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此外,建设者们还结合太湖天水的无边景观轮廓,在满足使用功能的情况下,将太湖隧道两侧的出风口设计成“碧玉螺”“原舟”形风亭并点亮,让风亭更好地完美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