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动商业化试点,北京率先实现自动驾驶。
在全新的自动驾驶“无人区”,谁先布局谁先领航,未来谁就有话语权。
据新京报报道,11月25日,中国首个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商业化试点在北京开启。当天,北京高等级自动驾驶示范区工作办公室在亦庄创新发布活动上公布了试点方案。据了解,现阶段,北京经济开发区60平方公里范围内将有不超过100辆自动驾驶汽车开展商业化试点服务。目前已有部分企业获批。
该示范区试点方案的公布,不仅标志着国内自动驾驶领域从试验示范走向商业化试点探索的新阶段,也意味着北京在迈向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道路上又迈出了一大步,对北京“两区”建设也具有重要意义。
正如北京经济开发区相关负责人所解释的,目前自动驾驶企业已经进入了旅程的后半段,整个行业已经从技术验证和产品开发走向了商业化布局。因此,开启自动驾驶商业化试点计划,从研发上打开了一个完整的闭环;d为自动驾驶企业走向商业化,也将鼓励和引导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商业模式的探索和创新。
长期以来,大量科技成果转化面临“最后一公里”的“中间梗阻”问题,难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没有商业模式。
据了解,根据这一管理政策,在保证市场公平竞争原则的前提下,企业可以采用市场化定价机制;在向乘客明确收费原则、支付方式等信息的前提下,即可启动体验收费服务。
除了鼓励商业创新之外,我们还需要看到,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离不开关键核心零部件和技术的快速进步,这直接意味着在这些核心零部件的研发和生产中,将形成产业链甚至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比如传感器、电池、新材料、芯片等硬件,人工智能算法和软件开发都会融合。
除了商业创新和产业集群效应,更为重要和深远的是,虽然新能源汽车的到来将自动驾驶从梦想带到现实,放眼全球,面对自动驾驶可能带来的法律、商业、交易和伦理问题,目前各国都没有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
自动驾驶作为AI技术探索最现实的应用场景之一,一直被期待在未来引领行业。然而,正是因为这项技术的前沿性,使得目前主要的交通场景规则并不匹配。在这个全新的“无人区”,谁先布局,谁先试点,谁就有未来话语权。北京启动了国内首个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商业化试点,无疑抓住了这条赛道的先机。
北京“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要实现这一目标,重点抓好“卡脖子”技术攻关和战略科技力量,推动产业新动能培育和全球应用场景建设尤为重要。自动驾驶示范区的落地,就是这样一个煽动发展的合适“杠杆”,也是加强政策引导、体制改革、机制创新的典型样本。
其背后的产业政策逻辑是,通过给予产业更宽容的发展空间,探索试错空间,加快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全面优化创新环境,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创新驱动力。
总之,无论从哪个层面来看,北京正式开启全国首个自驾游服务商业化试点,对于推动北京“两区”“四中心”建设都将具有深远意义,前景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