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市场进入深度调整期。
今年国内农机行业总体运行良好,农机市场呈现出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新特点。一些大企业乘风破浪,不断进步,而小企业则频频退市,农机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然而,国内农机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仍面临严峻挑战。未来农机行业仍需想方设法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建设,推动农机行业做大做强。
行业机遇与风险并存
日前,苏州九福农机有限公司二期正式投产,全喂入式水稻联合收割机已下线,小批量投放市场,意味着九福开始从插秧机向收割机进军。
目前,国内农机行业已进入存量竞争时代。九福在插秧机行业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正在试探水产品的多元化发展路径,希望在更大范围内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形成优势互补、风险分散、潜力发掘的整体优势。作为收割机市场的新人,九福如何在沃德、雷欧、久保田等强大竞争对手面前胜出?“我们将利用插秧机既定的销售渠道和品牌口碑,在水稻收获机市场打开一片新天地。”苏州九福农业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许说。
九福面临发展水稻联合收割机市场的良好机遇。在土地规模、投资需求和农机补贴政策的推动下,今年农机行业总体运行良好。据中国农机厂商协会统计,截至9月,农机骨干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87%,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增长好于去年。其中,大中型拖拉机产量同比增长9%,轮式收割机产量增长36%,玉米收割机产量增长47%,插秧机产量增长14%,打捆机产量总体增长22%,行业呈现多点开花态势。
中国农机配送协会秘书处主任张华光认为,我国传统农机市场正处于深度调整期,小众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转型形成的“空窗期”决定了农机市场将经历长时间的低速运行。虽然拖拉机、谷物收割机、播种机等传统农机市场销量有所增长,但农机企业盈利模式僵化,缺乏创新,经营理念仍停留在增量时代。在低速市场的正常情况下,企业之间的竞争会更加激烈。
原料上涨引发马太效应
今年农机行业遇到的最大变量是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上涨,不仅影响了农机市场的需求趋势,也加剧了市场竞争。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上涨直接带动了产品成本的大幅增加,摊薄了企业的利润。虽然大部分企业都相应提高了农机销售价格,但价格上涨远远无法消化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制造成本大幅增加,不少企业销售增长利润下降。
面对原材料价格上涨,国内农机制造企业出现分化。一些小企业无法承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成本上升的巨大压力,陷入了提价失去价格竞争优势,维持原价亏损甚至亏损的窘境。靠低价生存的小品牌不得不放弃市场。而知名品牌企业受原材料价格上涨的负面影响较小。
记者从各地采访中了解到,现在农民在购买农机时更加注重产品质量和品牌口碑。中国农机配送协会抽样调查显示,在用户在采购决策过程中关注的各种因素中,品牌关注度达到90.45%,这也是近年来农机制造业强势品牌变强的主要原因。
强化供应链产业链安全
虽然今年农机行业整体形势良好,但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停电、国际贸易环境等各种因素,面临着产业链和供应链的严重安全问题。
对于农机制造企业来说,拥有强大的零部件自控能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目前国内做得好的企业基本都有比较强的自控能力,自控深度超过50%。比如占据收割机市场半壁江山的沃德,除了发动机、轴承、链条、皮带、履带、滤清器等零部件外,大部分零部件几乎都是自制的。业内认为,零部件自控的关键是保证零部件的质量,从而保证整机的质量。
但我国农机行业处于全球产业链低端,国内知名品牌企业的发动机、传统系统、液压系统等诸多核心零部件依赖进口,已成为影响国内农机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重要因素。
专家认为,要立足农机产业链供应链自控,努力补短板、锻长板,打造培育产业链中具有生态优势的“链主”企业,推动大企业做大做强、中小企业专业化、集中力量攻克重要农机装备短板。继续加大农机装备研发投入,鼓励科研院所、高校和制造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促进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继续加强农机人才培养,培养机械化、智能化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