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电 记者从山东省人民政府11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山东省持续提升黄河流域湿地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保障黄河下游湿地生态系统健康,创建生态保护样板区。通过自然修复与工程修复相结合,黄河三角洲已完成退耕还湿地7.25万亩,退田还滩,恢复湿地近30万亩。山东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王泰明在会上表示,2019年以来,全省进一步加大生态保护修复力度,先后实施黄河三角洲国际重要湿地保护修复工程等16个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总投资10.8亿元。通过多种修复方式,有效促进了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的良性维护,湿地生态系统得到显著改善,湿地生物多样性显著增强。
王泰明说:山东研究建立黄河三角洲水系连接机制,提高黄河水资源生态综合效益,促进生态供水常态化;创新黄河三角洲湿地恢复模式,根据不同湿地类型制定政策,通过水系微循环、微生境重建、供水等恢复建设技术,逐步形成“河流水系循环、原生湿地保育补水、鱼虾繁殖、适宜鸟类觅食筑巢”和“一级恢复、自然演替、逐步稳定”的黄河三角洲湿地恢复新模式。湿地生态系统明显改善,湿地生物多样性明显提高。底栖生物由原来的单一种类增加到36种不同类型,鸟类由1992年的187种增加到371种,38种鸟类数量超过全球总数的1%。
此外,针对外来物种入侵严重影响黄河三角洲生物多样性的情况,山东重点开展了互花米草防治研究,促进了黄河三角洲新淤泥功能的完善、鸟类栖息地和觅食环境的增强以及滩涂的形成。
据王泰明介绍,该省还加大了黄河流域湿地公园建设力度,根据黄河水灌溉利用、黄河灌区沉沙池等湿地环境条件,开发建设湿地公园。充分发挥湿地的净水、生态修复和景观旅游功能。“黄河流域9个城市累计建成省级以上湿地公园112个,总面积84692.4公顷。”
“山东将持续推进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重点抓好盐碱地生态保护与综合利用、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与修复、能源绿色转型等。并逐一研究制定工作计划和政策措施。”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周连华表示,下一步,全省将加快推进黄河口国家公园创建工作,重点抓好生态保护修复、环境污染综合治理、新基建、产业链补充和强链等。并计划推出一批牵引力强、定位明确的重大项目,从而进一步提升山东半岛城市群的能级,充分发挥黄河流域的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