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10月26日电“果农们听说浙江大学的专家要来上课,报名非常积极。”近日,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鲁庙镇,余杭三水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陈梅生今年刚卖完蜜梨,就开始筹备果农培训班。他提到的专家是吴,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教授,农工党党员。
鲁庙镇被誉为“蜜梨之乡”,鲁庙蜜梨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目前当地种植蜜梨9000多亩,年产量1.5万多吨,年产值1.7亿多元。镇上有200多个大型果农。
“虽然种植蜜梨历史悠久,但依靠传统种植方式,果实品质不稳定,产量一直停滞不前。”陈梅生表示,近年来,蜜梨种植管理发展和果园土壤肥力提升存在一些瓶颈,整个蜜梨产业面临着提质增效的重要壁垒。
2019年,当地政府以余杭三水果业有限公司为依托,启动了“余杭蜜梨科技小院”培育计划.吴带领团队来到梨科技园区,致力于攻克梨产业瓶颈。
小型的米利科技院内布置了各种用途的实验设施,有的展示各种土壤样品,有的填充科学检测设备。浙江大学的团队成员正忙着方案的测试、分析和推演。小院外是近30亩的试验场,每棵梨树都做了标记,详细记录它们的生长情况和土壤情况。
“果农的技术需求也是我们的研究方向。果园是科研与产业相结合的天然实验室,我们可以在这里充分发挥专业作用。”吴介绍,自团队入驻小院以来,他们对鲁庙镇主要梨园的土壤性质进行了研究,重点对试验果园的土壤肥力进行了评价。经过几周的测试,发现了梨园的土壤障碍因子。
据了解,鲁庙镇果园长期采用“梨-羊-草”的生态循环模式,梨树下种草、草养羊、利用羊粪一直是当地引以为傲的模式。然而,在对土壤成分进行分析后,实测数据显示,土壤富营养化严重,养分不平衡。
针对这一问题,吴团队重点研究,最终采用了气流膜好氧堆肥发酵工艺,添加当地常见的农业废弃物,如梨修剪料、农作物秸秆、竹材加工废弃竹片等。向羊粪中添加功能性微生物菌剂进行发酵。新技术有效缩短了堆肥过程,提高了发酵效率,为生态梨园的减肥增效提供了新方法。
农工党浙江省委常委吴也在迷你梨科技学院开启了农工党支部活动,邀请了农工党农业、林业、水利、环境资源等领域的专家。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专长,就提高梨园的产出质量、技术推广、品牌建设和产业链建设等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
“我们充分收集了各方意见,选择了一些可行性较高的建议,并在试验田进行了实验,其中一些已经取得了成功。”吴表示,无人机在梨叶片上喷施锌硒肥,可以有效提高蜜梨中的锌硒成分,从而生产出“富锌梨”“富硒梨”等营养价值更高的蜜梨,为提高蜜梨产业的质量和效益提供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