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9日,银监会29日在官网发布《关于警惕网络平台诱导过度借贷的风险提示》,称部分网络平台通过各种网络消费场景过度营销贷款或信用卡透支等理财产品,诱导过度消费。宣传过程中,网络平台单方面强调了低日息、免息期、零息分期等优惠条件。但所谓“零利息”不等于零成本,往往还有“服务费”、“手续费”、“逾期开票”等。这类产品的利息费用实际综合年化利率可能很高。一些营销行为故意模糊借款的实际成本,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容易导致误解或认知。
二是过度包装营销,陷入盲目无节制的消费陷阱。一些机构在各种消费场景中借钱后,给明星贴出名单,筹集资金,预定场地,发“粉丝要帮忙送礼”。“借偶像”现象蔓延。盲目借贷,盲目消费,最终会侵害金融消费者的权益。
第三,过度收集和滥用客户信息导致个人信息的不当使用和泄露。一些网络平台的网贷营销忽略了消费者的利益,用“土”和“洋”的广告来吸引流量,捕捉客户信息。在营销或借贷过程中,平台声称贷款手续简单,诱使消费者点击办理。一些机构甚至向未成年人、在校学生、低收入人群过度借贷,进行暴力催收,冒充司法机关恶意催收,针对借款人亲友进行催收,引发一系列家庭和社会问题。
针对这些过度借贷和消费营销行为,我们要接触平台贷款、信用卡透支、分期等借贷产品,了解与我们权益密切相关的重要信息,如借贷利息的价格、期限、还款方式等,警惕一些机构或平台片面宣传“无息”、“零利息”。充分发挥借贷产品的作用,树立负责任的借贷意识,不要过度依赖借贷和消费,不要“以贷养贷”或“借多”。
——选择正规机构、正规渠道借贷
选择正规机构和渠道获取金融服务,注意检查相关机构是否具备业务资格,防止非法金融活动侵权。警惕未知电话、链接、邮件销售,不随意点击未知链接,不在可疑网站提供重要个人信息,增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防范欺诈和个人信息泄露风险。[编辑:纪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