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起,蟹脚痒,一年一次的蟹味也到了。虽然目前大闸蟹还没有大批量上市,但朋友圈和电商平台上的各种预售大闸蟹礼券早已享有了繁荣的供销,可谓“活蟹不动,纸蟹先走”。但随着蟹券泛滥,兑换困难,蟹券空转,损害了消费者权益。
近年来,蟹券备受消费者青睐。不仅线上销售火爆,线下店也有卖。“想当螃蟹,先发优惠券。”很多螃蟹生意变成了“零成本”交易。据媒体报道,商家印制面值500元的螃蟹优惠券,以400元的价格卖给营销人员,营销人员以500元的价格出售,但以250元的价格回收后,再以300元的价格卖给螃蟹经纪人。通过印刷、出售、回收、倒卖等方式。如果一只螃蟹没有卖出去,一张螃蟹优惠券将使螃蟹经纪人和营销人员能够获得稳定的利润。这样“有利可图”的生意难免会让一些商家觉得有利可图,但也会埋下很多消费隐患。
可以说,“螃蟹代金券”的出现是商家和消费者双赢的事情。一方面可以减轻商家的销售压力,增加可用资金,根据蟹券预售情况灵活调整备货量和销售计划;另一方面,由于携带或赠送方便,螃蟹在食用时可以兑换,也为消费者提供了便利。然而,现实是,螃蟹券已经成为消费套路的“重灾区”。前不久,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双节”消费提醒,称消费者在购买大闸蟹时要特别注意警惕“蟹券”套路。
拿着螃蟹券,但如果真的想吃嘴里的螃蟹,恐怕没那么容易。有消费者反映,购买蟹券后,要么面临“一券在手,蟹难求”的供需失衡,要么出现了母蟹变公蟹、四两变三两等问题,导致商品不对,缺斤少两,要么在兑换有效期内被商家挤兑困扰。也有商家连“拖”字都舍不得用,——,没完没了的发货流程,永远过期的发货日期,相当于装修的客服,一拖再拖,直到你忘记或者放弃,这正是他们想要的。
事实上,不能吃的“纸蟹”不仅伤害了消费者,也让商家失去了信誉。如果消费者用钱来支付,那么企业用品牌声誉和消费者信任来支付。走出“蟹券”套路,符合商家和消费者的共同利益,这不仅需要消费者擦亮眼睛,更要靠商家诚信经营,真诚对待客户。还要求有关部门加强监管,依法整治市场乱象,规范市场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