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西宁:青海:“田保姆”履职尽责,让农民有闲、有钱、有收获。
“面朝黄土背朝天,黄昏不能闲”——这曾描述了记者了解到,今年湟中区土地托管项目占地3万亩,14家合作社为8000多户提供服务。
种地、除草、施肥、喷药、割田、碾地……马一年四季都熟悉当地的耕作流程。
“在农耕之前,人们用粪肥作为肥料。8、9月份收田,用架子车拉麦捆,在打谷场捡拾,才开始碾压。”马说:“用镰刀割麦子不算快。下雨天不能及时收割,粮食还能发芽。”
如今,牲畜不用种地,镰刀不用收割,旋耕机、无人机、联合收割机、打捆机轮番上阵.马说,收割机同时工作,几天就能收割几百亩小麦。
苏也是“田保姆”。他在湟中区经营着袁进书马铃薯销售合作社,该合作社今年为周边六个村庄的5000亩农田提供土地托管服务。
苏介绍:“从年初到现在,已有100多台机械投入栽培、种植、预防和收获。合作社为了抢农民的小麦和油菜籽,提前购置农机工具,发挥社会化服务组织在设备和服务上的优势,解决了一户做不到、做不好、做得不经济的问题,让农民愿意种地。”
享受“田保姆”服务的村民侯文宇拿到自己收的粮食,高兴地说:“现在政策好了,我们农民轻松了,儿子们都在外面打工了,我家的十五六亩麦子可以自己带回家了。”
西宁市湟中区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田保姆”让土地进入“幼儿园”,有效解决了“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实际问题,实现了“我在家种地,你出去挣钱”的双赢目标,加快了农业生产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有效提高了土地产出率和机械化作业水平,真正让农民有闲、有钱、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