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色彩逐渐成为食品商家的卖点,色彩营销也成为吸引消费者的差异化销售策略。但是在口感上,有些产品没有颜色那么令人愉悦,有些鲜艳的颜色可能来自不太健康的来源。专家指出,在食品工业发展中,后红生日蛋糕、皮、舌、桌布等。都染上了一大片蓝色,用水冲洗后无法洗掉。
何柯俊认为,合成色素是人体的异物,其中所含的砷、铅、铜、酚、苯胺、乙醚、氯化物、硫酸盐等都会对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我国现行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GB 2760-2014)规定了食品中合成色素的种类、最大用量和纯色素含量,以保证其使用不危害人体健康。如果严格按照国家标准使用含有合成色素的产品,长期过量食用可能会引起过敏、炎症、神经性头痛等症状。
但有业内人士表示,食用色素的使用范围和限量是经过长期研究和严格的风险评估确定的。一般来说,食物色素在食物中所占的比例很小。严格遵守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但不过度食用的产品不会严重危害健康。如果消费者对色素有疑问,可以参考包装上的配料表,在尝试颜色新颖的食物时,尽可能选择使用天然色素的产品。
应将安全与质量放在首位
有专家指出,当色彩营销进入食品行业时,它实际上侧重于一种差异化的销售策略。
中国食品行业分析师朱认为,经过快速发展,中国食品行业进入了产品整体同质化、渠道拓展化、推广模式化、思路创新化的时期。因此,差异化销售策略成为企业在众多同行中脱颖而出、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无论是“色彩营销”还是“季节限定”,本质上都体现了商家的小众销售理念,这或许也是整个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此外,朱还表示,新生代群体构成了这类小众食品的主要消费力量。新生代在消费思维和消费行为上有别于传统消费群体,有追求新潮流的偏好。这也成为整个食品行业快速迭代的原因。一般来说,目前产品的迭代周期一般是一到两年。当产品跟不上新生代的消费思维时,就会因为“过时”而被抛弃。
柯俊建议食品工业应该把安全和质量放在发展的首位。对于商人来说,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提取的一些天然色素可以用于食品着色。比如蓝色可以来源于藻蓝蛋白、蓝莓等物质。与化学合成的色素相比,天然色素具有更高的安全性,许多天然色素还具有功能和生理活性。“一些接近自然颜色的食物在视觉上没有很大的影响,但对口感没有影响。生活中,消费者应少选择含有大量添加剂、香精、合成色素等的过度加工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