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8月31日:青海乡村振兴:各方力量共同奏响发展“协奏曲”
如今,秋高气爽,大地流金。在素有“彩峰”之称的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凤堆乡,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
“这是我们自己的家。当然,我们希望我们的家乡越来越美,越来越好。”海东市乐都区凤堆乡上义村村民忙着工作时告诉记者。
尚义村原本是青海东部一个鲜为人知的山村。然而,近年来,尚义村通过各种力量在村里演奏《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协奏曲》,获得了很大的名气。
七年前,凤堆乡的大多数农民只靠零星的农作物维持生计。
2014年,刚进入马铃薯种植行业的上义村村民郭占福打破传统,投资1.5万元种植0.7公顷马铃薯种子,当年获利8.5万元。
“一个人有钱,不有钱,才能带领大家办好小康社会。我们咨询了很多专家,在这个地方种种薯更适合我们。”郭占福在第一次种植种薯后说。
尝到种植土豆的甜头后,2017年,在乡党委的指导下,凤堆乡通过租赁撂荒地、流转土地、入股土地等方式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逐步形成了“合作农户”的种植模式。同时,凤堆乡加大村级道路和基础设施建设,探索“农业旅游”新发展模式。
如今,凤堆乡深入开展“党建凝聚”工程,积极响应“连片建、突出特色”要求,整合资源优势,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把党的组织优势充分转化为发展动能,跑出了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加速度”。
同时,凤堆乡各基层党支部立足当地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坚持“以农民为主体、生态优先、因地制宜”的原则,积极探索打造凤堆乡马铃薯花海最美生态旅游亮点。
据悉,凤堆乡马铃薯花海基地建设涉及5个村937户3100人。面对这种情况,凤堆乡推进了成员单位责任和党建衔接工程。全乡党员干部积极协调收集各方意见,逐户安排村民情况,确保各项工作宣传落实到位。
乡村振兴和产业兴旺是关键。今年凤堆乡马铃薯种植面积270公顷,预计亩产6500公斤,每亩利润3900元。
几年前,一群油漆工去最后一个村子,用宝塔、马、长颈鹿、瓜果蔬菜、土豆花等风景在村子的墙上画出美丽的“新衣”。整个小村庄就像一个童话世界。
今年,随着乡村振兴的号角吹响,青海省多单位派往凤堆乡乡村振兴旅游示范村、扶贫村的新一批12名驻村工作队员全部到岗,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推进乡村振兴的工作中。
今年年初,“侨爱——技能培训”在尚义村启动。
“每年在海东市举办的土豆花海艺术节都有很多游客,大家都会在周围摆摊,赚很多钱。现在村里有青海省归国华侨联合会组织的技能培训。遵循教师制度,学一两个专业。等你到了艺术节,游客肯定会更喜欢。”参加培训的村民熊告诉记者,培训不仅是免费的,还每天给学员发放培训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