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造车热潮再起 是玩票还是另有深意
一方面,国内汽车市场的“马太效应”凸显,一些实力较弱的汽车公司逐渐淡出轨道;另一方面,随着电气化和智能化技术的变革给汽车行业带来新的机遇,一些IT企业试图利用自己引以为豪的“互联网基因”进入或准备进入汽车制造业。然后,“基因”,进入或者准备进入汽车制造业。
那么,科技公司又会加入战争,市场空间会越来越小。“这些跨境科技公司能否赢得客户的信任并生存下来,目前还不得而知。”
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无论是苹果、小米等科技公司,还是传统汽车公司,几乎只要发布与跨境造车相关的消息,就能调动资本市场的积极性。
“小米造车”的消息一出,小米集团股价飙升,涨幅一度扩大到10%。随后,小米集团首先简单回应:“等着瞧吧,还没有。”随后港股发布自愿公告:“本集团对电动汽车制造业务的研究尚未进入正式项目立项阶段。”
“如今,汽车制造已经成为资本市场的热点。企业一旦暴露了自己的造车计划,就会带来股价的上涨,这也体现了资本对造车的高度推崇。因此,科技公司热衷于跨界造车也就不足为奇了。”潘鹤林表示,由于智能电动车势必会对传统燃油车产生冲击,市场潜力巨大;再加上汽车行业关联性强,进入造车领域意味着人工智能、5G等新兴技术将获得更大的应用空间和更深的服务渗透。“所以跨界车的市值和公司估值都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汽车向智能终端发展是大势所趋,这将带来巨大的市场蛋糕。”资深媒体人士和汽车行业分析师杨小林直言不讳地表示,各种迹象表明,智能电动汽车仍处于风口浪尖,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新参与者参与“跨境汽车制造”。
他判断,就像智能手机的普及敲开了移动互联网经济的大门一样,智能电动汽车也会给“传统工业经济与数字经济”的融合带来更多的想象空间。
其实智能电动车早就被认为是继智能手机之后的下一个交通门户。无论是苹果,小米,百度的跨界车;或者华为、腾讯等互联网厂商大力提供车内服务平台,都在努力布局智能驾驶市场,抢占移动互联网新窗口。